宿州市砀山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上半年受非典的影响,农产品及蔬菜价格下滑,下半年,遭受洪涝灾害,大部分农作物受灾较重,农产品及蔬菜价格升幅较大。其中:食品类上升7.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3.4%。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信息传输业增速较快。2003年交通运输电讯业完成增加值19840万元,同比增长8.0%。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1181万吨公里,增长5.4%,其中:公路完成51173万吨公里,增长11.3%,完成旅客周转量6362万人公里,增长7.1%。 邮政、信息传输业2003年完成业务量9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增速加快12.2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量1967万元,比上年下降2.1%。累计征订报刊681.17万份,杂志30.8万份,办理特快专递6.8万件。 信息传输部门完成业务量73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10.63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用户1.77万户,下降36.1%;乡村住宅用户8.26万户,增长41.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万户,增长30.8%。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7部。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5066户,宽带接入用户1608户,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129888门。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03年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加上秋季洪涝灾害,财政收入下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596万元,比同期下降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998万元,比同期下降6.5%。各项税收完成5958万元,比同期下降10.8%;财政支出完成28209万元,比同期增长13.0%,其中: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10793万元,增长10.9%。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2698万元,增长99.3%,行政离退休费支出5239万元,增长31.0%,社保支出996万元,下降26.7%。 200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77亿元,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12.14亿元,比同期下降22.3%(因6月份划转3.8亿元左右),其中:农业贷款4.64亿元,增长13.7%。 保险业发展较快。财产险和人寿险保费收入6557万元,增长61.6%。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5808万元,增长78.4%,财产险收入749万元,下降6.7%,保险赔付844万元,增长28.5%。其中:人寿险赔付274万元,增长9.2%,财险赔付570万元,增长40.4%。 八、科技、教育 2003年认真贯彻《科技进步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科技成果信息推广,开拓农民致富新思路。发布科技信息200多条,发放科技资料20000份,推广名特优果苗120多万株,水果套袋2000万只。坚持送科技下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2003年重点推广了波尔山羊、马头羊、三元杂交猪、沼气、水果高接换头等15项先进技术成果。送科技下乡活动80场次,放科技录像100场次,电视专题讲座8次,受训群众15万人次。全县有民营企业50家,职工2896人,年技工贸总收入12600万元。2003年我县承担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级科技计划3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各类中小学462所,专任教师7461人,在校学生数22.68万人。其中:普通中学87所,专任教师3172人,下降2.0%,在校学生8.4万人,增长6.3%;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5423人,专任教师296人;小学355所,在校学生12.66万人,专任教师39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普通中学和小学的辍学率分别为1.99%和0.2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32.2%。在2003年的高考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达1957人,增长27.3%。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民办教育方兴末艾。2003年拨危房改造资金978万元,争取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砀中基建资金300万元。上海闸北区来砀创办关帝庙镇旭日小学,青岛博益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果园场分校,萧县防腐公司在砀山创建的风华中学等在砀落户。2003年末,全县私立中学3所,小学4所。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剧研室、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公司、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个。书画院创作作品19幅,发表国家级作品3幅,省级作品3幅,剧研室创作小戏、小品4个、歌曲1个。全年送电影下乡放映500场,送戏下乡演出260场。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举办、联办文艺活动9次,举办少儿书画展6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40场次,法制教育影片35场次。参加了宿州市第一届艺术节活动,参赛节目34个,有12个节目获得了一等奖,16个节目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年末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1.13%,有线电视总户数5200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末,全县医疗机构25个,床位1273张,其中:医院床位529张,专业技术人员68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2人。注册护士235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技术人员74人,妇女保健机构技术人员47人。乡镇卫生院17个,床位744张,卫生技术人员826人。 体育事业又取得新成绩。2003年,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我县运动员荣获双刀冠军。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和省四届农民运动会上取得3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的好成绩。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取得34枚金牌,24枚银牌,35枚铜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32742户,年末总人口为911543人,其中:男性465688人,女性445855人。当年出生人口10018人,出生率为11.0‰,比上年减少0.03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93‰,比上年增加0.5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07‰,比上年减少0.59个千分点。全县非农业人口88974人。 据调查: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88元,比同期增长1.9%,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542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下降29.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6.9%,比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参保企业130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16171人,征收养老金1989万元。参保离退休人员5140人,支付离退休金2917万元。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524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19358人,净增11477人。将教育、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纳入医保范围。征收医保基金700万元。确保国企下岗职工生活费的发放。2003年,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47人稳妥出中心,共发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保障金110.5万元。城镇低保工作有序进行。年末,全县共纳入低保范围的有5877户,12361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46万元,有效地保障了特困户的生活。年末共有五保户3658户,4143人,对五保户供养专项资金统一管理、发放,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