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宿州市砀山县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财政、金融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市场价格稳中略降。城镇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45万元,比上年增长5.3%。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2549万元,增长7.1%;餐饮业16643万元,增长9.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9766万元,增长6.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42279万元,增长4.5%。

因受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大幅增长。2002年受农业税费改革的影响,财政收入完成11673万元,比上年下降3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03万元,比上年下降26.9%,财政支出2496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8341万元,增长36.8%,社会福利事业费支出1354万元,增长9.3%,行政离退休费支出3999万元,增长33.3%,社会保障支出1358万元,增长6.0%。

200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8081万元,比年初增加32141万元,增长17.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8812万元,比年初增加33070万元,增长20.0%。各项贷款余额156223万元,比年初增加6883万元,增长4.6%,其中:工业贷款20413万元,比年初增加1329万元,增长17.0%,商业贷款69540万元,比年初减少269万元,下降0.4%,农业贷款40793万元,比年初增加7302万元,增长21.8%。用于个人消费贷款1520万元。

保险业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大幅增加。全年保费收入4057万元,增长46.2%,其中,人寿保险收入3254万元,增长61.8%,财产险收入803万元,增长10.7%。保险赔付657万元,增长19.7%,其中,人寿险赔付251万元,增长37.9%,财险赔付406万元,增长10.6%。

七、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稳步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兴县战略。2002年末,各类技术专业人员12628人。送科技下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50余项,科技赶集12场次,科技咨询电话8000余次,发放科技资料6万余份。全县发展民营科贸机构126家,年技贸收入1.2亿元。

教育事业发展健康,教育投入加大。2002年,各类中小学467所,专任教师7674人,在校学生23.04万人。其中:普通中学88所,在校学生7.9万人,比上年增长5.3%,专任教师3238人。职业中学8所,在校学生5147人,专任教师261人。小学353所,在校学生13.15万人,专任教师409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和小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6%和0.14%。在2002年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1537人。

八、文化、卫生、体育

2002年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表演艺术团体、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书画院、剧研室、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个。2002年,书画院参加全国美展3次,发表作品3幅,剧研室创作小戏2部,小品4个。大戏2部,其中:大型童话剧《快乐的动物园》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大奖赛银奖。电视有线用户6300户,广播人口覆盖率85%,电视人口覆盖率81.1%。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5个,床位1252张,其中:医院床位579张,专业技术人员1682人,其中,医院技术人员68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技术人员74人;妇幼保健机构技术人员47人;在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509人,护师(士)317人。乡镇卫生院机构17个,床位653张,卫生技术人员869人。

2002年我县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新体育、新生活”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各种体育比赛10场,在省十届运动会上,我县体育健儿取得3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90.6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03‰,比上年降低0.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37‰,自然增长率6.66‰,比上年降低0.27个千分点,全县非农业人口8.8万人。劳动力就业结构继续调整,年末从业人员47.7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3.15万人,下降2.0%,第二产业4.39万人,下降5.4%,第三产业10.24万人,增长26.1%,全部城镇在岗职人数3.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938人,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达2.56万人,比上年增长52.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兑现欠发历年工资2000万元。使职工收入大幅增长。全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25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720万元,年平均工资7080元,比上年增长16.5%。据抽样调查:200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10元,比上年增长5.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4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3%,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

随着劳动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劳动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县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4670人,离退休职工4340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1239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553人。参加医疗保险的9146人,全县有11389人城镇居民领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发放低保资金585.6万元。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有福利院、敬老院22个,床位365张,收养各类人员380人。2002年新建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省一级敬老院在砀山投入使用。对3800名五保对象实行了供养卡供应,并发放医疗优惠卡,解决了五保户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建设正在试点之中。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