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7 德阳市统计局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万辆,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私人汽车12.2万辆,比上年增长47.5%。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8.1万辆,其中私人轿车7.1万辆。

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9.3万户,增长29.9%;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1.9万户,增长41%。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财政总收入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8亿元,增长25.6%。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4.2亿元,增长34.5%。按各项税收分,营业税增长67.2%,契税增长46.3%,企业所得税增长37.3%,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8.2%,个人所得税下降22.2%,国内增值税增长17%。财政支出总额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01.8亿元,增长3.2%;教育支出15亿元,增长2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5亿元。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214. 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594.2亿元,增长2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98.1亿元,增长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6.7亿元,增长25%;中长期贷款余额175.3亿元,增长1.1倍。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有保险公司24家,其中,财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收入27.6亿元,比上年增长6.7%。财险保费收入7.7亿元,增长39%;寿险保费收入20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5亿元。

市区两家证券交易机构年末开户总数达到13.3万户,比上年增加1.5万户,全年交易额达到750.8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中学172所,小学430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6244人,在校5.2万人,毕业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万人,在校7.9万人,毕业1.3万人;普通中学招生5.9万人,在校18.1万人,毕业5.8万人;小学招生2.7万人,在校18.8万人,毕业4.1万人。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9.6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2万人次。培训在职职工23.9万人次。全年参加自学考试4.3万人科次,获得本(专)科文凭184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新建产学研创新联盟2个,30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有7个工业企业被认定为四川省自主创新产品。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80项,成交金额1.3亿元。有9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共立项各类市级科技计划83项。广汉、什邡、绵竹被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工作试点县(市),广汉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已在全市开展,建成各类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2个,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13个。有25家企业被授予“德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全年共申请专利914件,专利授权486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50件。新增实施专利技术156项,新增产值44亿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22件,审理结案22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2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745万册,文化站121个,博物馆5个。群舞《姑娘》获全国舞蹈大赛创作奖、“交银理财杯”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舞表演三等奖。美术作品《有阳光的日子》获第六届巴蜀文艺奖美术作品奖,7名学员获得中国国际儿童漫画大赛铜奖、全国中小学生漫画大赛优秀奖。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全市地方报纸出版2种,出版量1040万份;期刊出版4种,出版量4.3万册。

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5%。有线电视用户36.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18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院1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156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14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床位12655张。其中:医院6767张,卫生院5206张,妇幼保健院296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3.3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6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累计支出2.8亿元。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启动4个妇幼保健机构体系建设,为1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全市6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重点疾病、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6项、省级奖励19项、市级奖励17项。创建省级训练基地1个、市级训练基地1个。新建乡镇全民健身路径49条,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有21名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优秀专业队,有4人入选国家青年队。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3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7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4.8%,转移性收入增长18.7%;人均消费性支出11194元,增长1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3%,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4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5.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2.7%;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9%。全年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34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5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94.9元,比上年增加2688元,增长58.4%,其中:居住支出3192.4元,增长2.1倍。全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增加3.8平方米,增长10.8%。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1万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4972人,登记失业率3.7%。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到3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0.4万人,增加4.8万人。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