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德阳市统计局

德阳市统计局

2010年2月20日

2009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加快”、“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加快回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回升。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全市经济呈现止滑回升,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39.9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12.1%。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7.1:56.4:26.5,第一产业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2和0.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352元,增长14.1%。按2009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为3123美元,比上年增加330.8美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18.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1.1%,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99公顷,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699公顷,下降1%;蔬菜播种面积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2公顷,增长0.4%。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0.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油料产量17.5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188.9万吨,增长6%;水果产量5.7万吨,增长11.6%。

全市出栏生猪424.5万头,增长4%;出栏家禽9032.4万只,增长8.1%;肉类总产量47.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11.2万吨,增长1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40户,比上年净增9户。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62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

工业生产回升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下同)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256.4亿元,增长31.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7%。多数行业增长比快:医药行业增长67.3%、化工行业增长44.6%、食品行业增长35.5%、建材行业增长46.2%、机械行业增长17.8%、纺织服装行业增长19.6%。机械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7.6%。

工业效益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利税135.2亿元,增长56.2%,实现利税超过灾前2007年水平;实现利润78.1亿元,增长88.8%。亏损企业亏损额1.49亿元,比上年下降91.4%。

多数产品产量增加。水泥产量641.8万吨,增长1.1倍;化肥产量50.9万吨,增长48.7%;钢材产量52.7万吨,增长41.7%;软饮料119.6万吨,增长70.4%;电站用汽轮机2716.8万千瓦,增长23.5%;发电设备2723.3万千瓦,下降17.1%。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43个,比上年增28个;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大幅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6.9亿元,比上年增加529.6亿元,增长2.4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4亿元,增长4.5倍;更新改造投资181.6亿元,增长1.1倍;房地产开发投资37.7亿元,增长47.7%。以农房建设为主的农村投资快速增加。农村投资586.5亿元,增长7倍;城镇投资160.4亿元,增长10.5%。全市5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53个,比上年增长1.9倍。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7.8亿元,增长1.6倍;第二产业投资260亿元,增长1.4倍;第三产业投资448.9亿元,增长3.7倍。

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5个,完成投资113.6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5.2%。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完成投资22.6亿元,罗江县500KV换流站工程完成10.4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回升。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38.7万平方米,增长37%;商品房竣工面积137.1万平方米,增长68.1%;商品房销售面积215.6万平方米,增长1.2倍;商品房销售额60.1亿元,增长1.6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分地域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5亿元,增长20.1%;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3.3亿元,增长24.5%;农村消费增幅高于城市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7.1亿元,增长21.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3亿元,增长26.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中,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9%,服装类增长31.1%,汽车类增长55.9%,日用品类增长10%。

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0.6万人次,增长10.8%;国内旅游者517.5万人次,增长25.7%。全市旅游综合收入30.5亿元,增长25%。年末全市有旅行社41家、星级宾馆10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国内市外投资项目614个,协议资金719.4亿元,实现到位资金总额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引进了北京中昊创业高铁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大连新天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亿元的中昊高铁新技术项目、江苏常熟投资30亿元的德阳西部商贸城项目、湖北天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西南城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拉长全市制造业产业链,为打造集中度更高、聚集力更强、配套更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装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全年进出口总额16.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出口7亿美元,下降25%;进口9.9亿美元,增长6.2%。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亿美元,下降12.4%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484公里。在总里程中,等级公路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0.5%。其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17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全年新铺油路(水泥路)536公里。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92.4%的行政村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29个。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38.2亿吨公里,增长1.8倍;旅客周转量16.4亿人公里,增长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