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滁州市天长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6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7%。其中出口35304万美元,增长75.5%;进口1297万美元,下降11.0%。出口按经营主体分,外贸公司出口143万美元,下降72.7%;生产企业出口32134万美元,增长87.5%;外商企业出口3027万美元,增长23.3%。在出口商品中,无缝钢管、机械设备、电子元件、玩具等出口优势明显,2008年无缝钢管出口15839万美元,机械设备出口2908万美元,电子元件出口7155万美元,玩具出口3829万美元,分别增长334.7%、50.8%、18.1%和0.9%。以上四种商品出口2928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2.9%。

利用外资一减一增。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9万美元,下降83.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1亿元,增长63.8%。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00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00万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0394万元,比上年增长7.0%。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763辆,比上年增长34.7%;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4313辆,比上年增长34.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226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946万元,增长8.9%;邮政业务总量2280万元,增长5.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7258户,下降了14.6%;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3.52万户,下降9.4%。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宽带)15656户,增长16.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收入总量比上年增加了2亿元,达到97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6.2%,连续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08年,全市地方收入46609万元,增长30.1%,高出上划中央收入增幅7.3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完成87231万元,增长27.1%,其中增值税增长19.0%,营业税增长45.3%,企业所得税增长86.6%,以上三个税种共完成73427万元,增长27.0%;非税收入完成9937万元,增长18.6%。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改善,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财政支出114724万元,增长45.6%,其中教育支出27040万元,增长37.8%,医疗卫生支出11213万元,增长76.4%,农林水事务支出11904万元,增长5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603万元,增长146.9%。全年向农民直接发放农资综合直补、粮食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补贴资金1.72亿元。同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重点新增安排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4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费267.5万元,乡镇道路建设资金1000万元,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820万元等。

金融运行走势平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74509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7481万元,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9292万元,增长2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249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3356万元,增长14.8%。其中,短期贷款431976万元,增长12.5%;中长期贷款54900万元,增长40.4%。

保险市场稳步扩大。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05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851万元,比上年下降47.1%;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5091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各项赔款和给付4641万元,比上年增长7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2008学年招生1623人,在校生4845人,毕业生2177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3893人,在校生12453人,毕业生4389人。普通初中33所,招生7508人,在校生24873人,毕业生8071人。小学89所,招生6772人,在校生45662人,毕业生7351人。幼儿园61所,招生4895人,在校生11979人,毕业生52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7.8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4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97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67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076万元,申请专利148项,比上年增加79项,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5项。2008年全市拥有民营科技和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实现技工贸收入58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量6.4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卫星收转站4座,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5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所室)46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36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732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含诊所、卫生所室等)20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51人。年末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个,门诊部2个。乡村卫生室209个,乡村医生719人,执业(助理)医师45人,注册护士1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489838人,比上年增加21130人,参保率达99.8%。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1次,组织举办单项比赛9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4次,其中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2次,参加活动人数6768人。全年获得省级比赛银牌1枚,市级比赛金牌10枚、银牌2枚、铜牌1枚。2008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83个,比上年增加16个;体育彩票发行额2092万元,全年体育彩票公益金提取156万元。自2006年后,再次跻身“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行列。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   8.9‰,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4.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628763人,其中男319446人,女309317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2216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43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0元,增长16.1%,其中居住支出增长29.8%;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7.5%;衣着支出增长15.9%;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3.2%;食品支出增长11.4%。根据农村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年末户均拥有空调0.21台、热水器0.34个、电冰箱0.73台、彩电1.12台、电话0.76部和移动电话1.63部,少数如摄像机、计算机等高档消费品也相继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家中。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