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滁州市天长市统计局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41.2%,五金、电料类增长103.4%,化妆品类增长99.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4.4%,日用品类增长68.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0.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亿美元,达215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出口20117万美元,增长36.8%;进口1457万美元,增长25.1%。出口按经营主体分,外贸公司出口524万美元,增长63.8%;生产企业出口17136万美元,增长43.5%;外商企业出口2456万美元,增长0.5%。在出口商品中,我市电子元件、玩具、无缝钢管、机械设备等出口优势明显,2007年电子元件出口6059万美元,玩具出口3795万美元,无缝钢管出口3540万美元,机械设备出口1929万美元,分别增长15.7%、0.6%、257.6%和58.2%。以上四种出口商品累计完成153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6.2%。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03万美元,增长222.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0.6亿元,增长86.1%。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00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000万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46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4455辆,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8890辆,比上年增长20.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618万元,增长15.4%;邮政业务总量2158万元,下降1.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8932户,下降了9.1%;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7.75万户,增长32.1%。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宽带)13406户,增长22.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收入总量比上年增加近2亿元,达到7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在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财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6.5%,达35838万元,同比增长32.2%。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更趋显著,其中增值税增长33.3%,营业税增长36.6%,企业所得税增长83.8%,个人所得税增长57.6%,以上四个税种共完成60710万元,增长35.7%,增收15983万元,占财政增收总额的83%。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改善,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财政支出78802万元,增长29.2%,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9.4%,教育支出增长43.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4%,而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高达82.2%。另外,全年向农民直接发放综合直补、粮食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补贴资金1.25亿元,并安排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及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运行走势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61761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75697万元,增长1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5654万元,增长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913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3567万元,增长14.3%。其中,短期贷款383959万元,增长13.6%;中长期贷款39097万元,增长44.0%。

保险市场稳步扩大。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932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5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51.5%。各项赔款和给付2627万元,比上年下降57.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2007学年招生1600人,在校生5406人,毕业生1518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4109人,在校生13229人,毕业生4667人。普通初中33所,招生8257人,在校生25729人,毕业生8432人。小学98所,招生7413人,在校生46358人,毕业生8158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8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58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60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896万元,申请专利69项,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2007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产值达到31.2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扬剧团)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量达6.2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5万户,比上年净增加1万户,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净增加0.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所室)46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36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血吸虫病防治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399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含诊所、卫生所室等)17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03人。年末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7个,综合门诊部1个。乡村卫生室305个,乡村医生816人,执业(助理)医师86人,注册护士8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468708人,比上年增加12763人,参保率达97.3%。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1次,共组织举办单项比赛9次。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8次,其中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2次,参加活动人数7534人。全年获得省级比赛金牌、银牌、铜牌各1枚,市级比赛金牌2枚、银牌1枚。2007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67个,比上年增加27个;体育彩票发行额达2457万元,比上年增加1057万元;全年体育彩票公益金提取184万元,比上年增加79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   7.8‰,死亡率为4.1‰,自然增长率3.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624042人,其中男318064人,女305978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8363元,比上年增长23.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11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50元,增长13.5%,其中居住支出增长36.8%;食品支出增长13.7%;衣着支出增长12.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2.3%;医疗保健支出增长5.6%。根据农村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年末户均拥有空调0.17台、热水器0.22个、电冰箱0.54台、彩电1.04台、电话0.92部和移动电话1.09部,少数如摄像机、计算机等高档消费品也相继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家中。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