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901万元,增长13.9%。商品房销售额26573万元,增长122.1%。 投资项目快速增长。全年施工项目342个,比上年增加7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52个。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渐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2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2132万元,增长15.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4080万元,增长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0575万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947万元,增长16.6%;其他行业零售额1690万元,增长9.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高达395.0%,中西药品类增长43.5%,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3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4%,日用品类增长15.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158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7%。其中,出口14702万美元,增长45.9%;进口1165万美元,增长75.7%。出口按经营主体分,外贸公司出口320万美元,增长11.5%;生产企业出口11938万美元,增长55.2%;外商企业出口2444万美元,增长16.3%。在出口商品中,我市两大主导出口产品玩具出口3774万美元,电子元件出口5237万美元,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61.3%,分别增长37.8%和36.0%。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69万美元,增长83.3%。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80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00万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9163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2760辆,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7366辆,比上年增长10.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328万元,增长20.9%;邮政业务总量2128万元,增长8.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70190户,增长7.8%;移动电话用户21万户,增长31.5%。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宽带)10982户,增长5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达到57788万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115万元,增长42.5%。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36.3%,营业税增长16.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1.9%。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改善。全年财政支出60975万元,增长24.4%,其中农业支出增长40.2%,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6.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3%。 金融运行走势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4193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6221万元,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2765万元,增长9.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556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3897万元,增长16.8%。其中,短期贷款338122万元,增长15.6%;中长期贷款27148万元,增长35.8%。 保险市场稳步扩大。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1270万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066万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04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4608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2006学年招生1637人,在校生5340人,毕业生853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4628人,在校生13948人,毕业生3467人。普通初中33所,招生9244人,在校生26061人,毕业生10133人。小学114所,招生7017人,在校生46828人,毕业生9048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50人。 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705万元,申请专利79项,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量达6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所室)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407张。全市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不含诊所、卫生所室)15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7人,注册护士419人。乡村卫生室306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50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455945人。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共组织举办单项比赛14次。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3次,其中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6次,参加活动人数19800人次。业余体校在训296人。2006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40个,体育彩票发行额达1400万元,全年体育彩票公益金提取105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 7.9‰,比上年下降1.0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7‰,下降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3.3‰,下降0.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620908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4924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46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7元,增长7.6%,其中食品支出下降9.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8.3%;居住支出增长79.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8%,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9062人,比上年增加1251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9000人,比上年减少480人,全年为3160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7809人,增加7145人,其中参保职工29308人,参保的退休人员8501人。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51张,收养各类人员339人。全市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4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25万元,其中电脑彩票1124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当年实施污染治理项目1个,完成投资1200万元。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98.7万吨,达标率95.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