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7 黄山市黄山区统计局

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水利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投资力度加大,工业、旅游等生产经营性项目投资加快。全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63万元,增长5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5011万元,增长241.4%,其中工业投资28371万元,增长177.4%;第三产业投资75932万元,增长74.9%,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9471元,下降3.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8622万元,增长108.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443”重点建设项目26个,17个项目在建;9个筹备项目中1个准备施工,8个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总投资4531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34.1%。南大门游客换乘中心、太平湖景观大道、太龙公路等项目陆续建成,政务中心大会堂、检察院技侦大楼、公安指挥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联合利华中试基地、澳大利亚SPG黄山太平湖项目等开工建设。

房地产业投资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594万元,同比增长67.1%,增幅较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分别完成62400和107290平方米,房屋销售建筑面积96325平方米,其中销售住宅83329平方米;销售商业用房12996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880万元,其中住宅9946万元;商业用房3434万元。

五、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市场消费持续走高,农村市场转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实现零售额40221万元,增长12.4,市场份额为54.4%;城镇实现零售额33758万元,增长15.2%,市场份额为45.6%。

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市场活跃。批零贸易业持续增长,实现批零贸易额59335万元,增长13.2%;餐饮市场增幅居市场消费领域之首,餐饮业零售额13266万元,增长15.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356.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0%,占年初市下达进出口目标300万美元的118.8%,其中:出口总值334.21万美元,增长35.9%。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09万美元,增长12.0%。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合同外资额709万美元,增长12.0%。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5年,我区荣获“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全市旅游经济先进区”。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翡翠谷景区通过国家4A景区验收。启动了“229+1”农家乐旅游发展计划,成功举办了首届农家乐厨艺擂台赛,翡翠新村列入全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两山一湖”旅游联合促销机制初步形成。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为重点,巩固观光旅游产品,创新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及特种旅游产品,不断优化组合旅游线路,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7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7%;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70万人次,增长28.1%,其中:太平湖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增长35.5%;接待入境旅游者2.45万人次,增长122.9%。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3399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增幅创近7年以来新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4.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665万元,增长29.6%。从税源看: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等,分别增长17.6%、56.4%、19.9、29.5%和217.4%。从部门累计入库看:国税完成3803万元,增长10.6%;地税完成6829万元,增长41.3%;财政完成2680万元,增长6.9%。全年财政总支出28210万元,比上年增长37.4%。一般预算支出22966万元,增长33.3%,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78万元,增长100.0%;农林水支出1266万元,增长5.8%。城市维护费支出641万元,增长67.4%;教育事业费支出3601万元,下降4.4%;医疗卫生支出1154万元,增长13.0%;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931万元,增长72.7%;行政管理费支出3254万元,增长22.2%。

金融保险业稳健运行。全区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62550万元,比年初新增395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63993万元,比年初增加22806万元,增长20.5%;人均居民储蓄存款突破一万元,达10181元,增长16.5%。金融机构人民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4326万元,比年初新增15306万元,增长16.3%,新增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了4018万元,增长5.5%,其中: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了4154万元,增长24.7%;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了11000万元,增长70.5%。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837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286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30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51万元。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53万元,增长33.3%,其中:寿险业务给付423.5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97.3万元。

八、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8009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公路货物发送量305万吨,、增长5.1%。全区完成旅客发送量383万人,增长19.3%。公路运送旅客321万人,、增长5.3%;水运完成客运量45万人,下降9.8%。

邮电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邮政业务量1297万元,增长14.2%;电信业务量7980万元,增长19.8%。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0732户,增长9.8%,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5541户,增长4.6%,农村电话用户23306户,增长7.0%;移动电话用户39766户,增长4.1%;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533户。全年订销报纸133万份;收寄函件25.5万份;收寄特快专递1.2万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突出。2005年是我区科技丰收年。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富民强区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优秀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全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区的多项荣誉。成功争取到“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成为全省首次四个试点县之一;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科技110”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科技扶贫,“数字黄山”等工程建设加快。共申报认定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申报认定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0个,各乡镇有92个科技示范园、基地被认定为区级科技示范园、基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93项。组织申报并通过审定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0家。有6家民营科技企业通过了省级认定。认定区级民营科技示范企业62家、区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6家,认定开发工业新产品49个。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3162万元,技工贸总收入达100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