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7 黄山市徽州区统计局

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04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订销报纸131.29万份,增长21.2%;订销杂志3.33万份,12.9%;函件18.68万件,增长6.1%;特快专递1.18万件,下降39.5%。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18919万元,年净增3698万元。

信息传输业:发展势头较好。年末全区程控电话机容量26876门,比上年增长7.5%;固定电话用户24821万户,比上年增长1.3%;电话机普及率为25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增加4部。年末全区移动电话用户达25540户,比上年增长17.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5.5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增加4部。

批发零售业: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5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

消费需求比较旺盛。今年以来,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投资形势火爆,有效拉动了全区消费需求,城、乡消费品销售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00万元,同比增长13.3%。分城乡看,市级零售额为18178万元,同比增长14.6%,县以下零售额为8722万元,同比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4047万元,同比增长13.9%;餐饮业1937万元,同比增长12.1%。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77亿元,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0.9%,与”九五“时期持平。

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9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2005年全区金融市场呈现存贷同步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效益进一步好转的新局面。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128092万元,较年初增加14754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5041万元,较年初增加13009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3654万元,较年初增加9227万元,比上年多增2573万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05319万元,现金支出213441万元,全年净投放8122万元。

保险市场较快发展。2005年全区保险单位2家,保费收入3323万元,比上年增加345万元,增长11.6%。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保费336元,比上年提高32元。增长10.5%。2005年全区保险公司共支赔款和给付623万元,比上年略降1.4%。

房地产业:全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5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7%,

房地产业开始降温。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2%;商品房屋销售额5734万元,同比下降22.5%。房产交易主要特点:一是存量房交易量增大。全年期房销售面积2.8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9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6%和78.2%;二是商品房价格波动较大。全年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026元到1542元,每平方米售价相差516元。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狠抓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线路促销,顺利开发了以新四军军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继续强推”名山秀水古徽州“旅游线,总体形势比上年看好。据旅游部门统计,2005年全区共接待中外游客68.7万人次,总收入为21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31%,总体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三、对外开放

进出口:对外贸易强劲增长。2005年区委、区政府一面与企业联手,积极应对双酚A等贸易磨擦,一面鼓励、扶持骨干企业努力开拓出口市场,扩大区域经济的外向度,外贸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58.51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75.41万美元,同比增长98.4%。其中,出口625.57万美元,同比增长54.9%;进口332.94万美元,同比增长320.3%。主要出口产品有环氧树脂、TGIC、机械链轮;主要进口产品是环氧氯丙烷、双酚A。

利用外资:外资流入取得新突破性。2005年全区引进市外资金5.66亿元,同比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434.212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倍。

四、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户,其中省高新技术企业4户,比上年增1户;高新技术产品12个,其中省高新技术产品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212万元,出口创汇516.2万美元,上缴税收1333.6万元,同比增长12.2%。

科技项目实施效果显著。2005年全区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9项,比上年增加9项,增长45%。其中区级项目20项,达到预期目标19项,成功率95%。通过项目组织实施,顺利开发了超强橡胶复合摩擦片、XK714数控铣床等新产品7个,推广科技新品种28个,促进新技术应用7项。

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84人,专任教师24人;普通教育学校73所,在校学生13410人,专任教师759人。普通教育学校具体包括:普通中学(含1所高中)7所,在校学生5387人,专任教师342人;小学64所,在校学生6679人,专任教师402人;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327人,专任教师13人。2005年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1%,小学毕业普及率为99.61%,升学率为100.67%;初中毕业生普及率为96.27%,升学率41.72%。

文化:大众文化欣欣向荣。2005年末全区拥有区文化馆(站)8个,文化经营单位53家;农村电影放映队2支,全年放映电影287场;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23179册,本年新增图书500册,累计发放借书证250个,总流通人次5000人次;省级”杜鹃花“工程试点乡镇1个;全年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8起。

文物利用、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家;博物馆1个,三级文物藏品527件,本年征集71件,参观人次46299人次,其中外宾2252人次。呈坎国保单位五厅房维修竣工,呈坎罗东舒祠避雷工程施工方案通过验收、红色之旅项目和抢修洪坑洪氏家庙方案编报完成。

广电: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区广电办如期完成城区有线电视HFC网改造工程,顺利开通城区数字电视;积极实施”城乡联网工程“,将城区26套电视节目信号传到西溪南、潜口、呈坎三个乡镇,使当地居民能顺利收看到《黄山新闻》和《徽州新闻》。年末全区拥有区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调频电台3座,卫星地面收转站45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为100%;有线电视终端达12670个,比上年增加274个,增长2.2%。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急救中心综合楼,配备救护车辆和急救设备,开通了”120“急救电话;社区新建卫生服务站2个;公开选招6名大、中专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改善了基层医疗条件。年末全区共有乡以上卫生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186人,床位164张,执业医师1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和执业医师分别比上年增加7人、5张、9人。年末全区共有村级医疗点及个体诊所109个,从业人员113人。乡以上卫生医疗机构诊疗77160人次,比上年增长3.6%;病人治愈率83.02%,比上年上升1.39个百分点;病床使用率51.44%,同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