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黄山市徽州区统计局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实施”工业立区、农业稳区、开放强区“发展战略和”332“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区工业化、城镇化、民营化、农业产业化、三产规模化。全区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44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7万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41742万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5017万元,增长10%。

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8%、44.2%和37.1%;与上年相比,二产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一产、三产分别下降1.9和1.1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

财政: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666万元,比上年增收2158万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78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028万元,同比增长34.7%。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主体税种与上年同比,增幅均达到四成以上,有的甚至成倍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2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农、林、水支出642万元,增长15.1%;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2563万元,增长16.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68万元,增长54.0%;抚恤、社会救济支出376万元,增长42.4%;城市维护费支出556万元,增长16.8%。

”十五“期间,财政收入(不含基金)累计2.59亿元,年均增长20.9%,比九五时期提高了4.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1.69亿元,年均增长18.9%,比”九五“时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投资:继续升温。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房地产投资势头仍然十分活跃,投资规模大幅跃升。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567万元,投资总量比上年增加25493万元,同比增长55.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7012万元,同比增长55.9%;房地产完成投资9682万元,总量比上年增加3788万元,同比增长64.3%。

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16项千万元以上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9313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5%。

”十五“期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8.8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4.4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43.6%,比”九五“时期提高25.2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涨幅回落。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涨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7.6%,增幅居首位;食品类价格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7%,涨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政策和气候,农民增收缺乏稳定的基础;工业规模过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主导产业单一,高新技术比重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受人口和产业欠发达等因素的制约,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保障还未正式起步,任务相当艰巨。

二、主要产业

农业:稳中趋升,形势较好。2005年我区农业生产虽然受到沿海地区台风、长期干旱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但由于政府积极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农业生产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28620万元,比上年增加1141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林业、渔业及农业服务业现价产值同比增幅在10.2%以上,比农业总体发展速度快6个百分点。2005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比例为46.5:15.6:33.5:1.9:2.5,其中林业、渔业及农业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主要农产品产量表现为”三减五增“。2005年全区粮食产量27419吨,同比下降5.5%;油料产量1744吨,同比下降1.8%;水果产量634吨,同比下降2.8%;蔬菜产量27058吨,同比增长9.2%;西瓜、草莓产量5880吨,同比增长15.2%;茶叶产量906吨,同比增长6.6%;肉类总产量4900吨,同比增长1.8%;水产品产量861吨,同比增长12.9%。

工业:总量快增。2005年全区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3.6亿元,比上年净增1个多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比上年净增3户,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0.0%。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7%,提高10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势头强劲。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同比增幅分别为44.3%、64.1%、49.5%和244.5%,共完成现价增加值27163万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7.1%,比重比上年上升了15.3个百分点,支柱产业优势继续凸现。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企业盈利水平稳步上升。全区规模以上企业27户,亏损1户,亏损面为3.7%,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393万元,户均88.63万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利税总额4148万元,户均153.62万元,同比增长16.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6.5%,比上年提升7.6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行算,年均增长17.8%,比”九五“时期提高3.1个百分点。

建筑业:步伐加快,效益猛增。2005年全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8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户,比上年增加1户;完成现价总产值8679万元,同比增长12.9%;房屋施工面积19.7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16.87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46.6%和60.6%;实现利税720万元,比上年增长59.7%,企业效益良好。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7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

货物运输一升一降,旅客运输快速增长。全年货运总量94.6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公路货运92.4万吨,增长10%;铁路货运2.2万吨,下降14.3%,公路、铁路货运量比重分别为97.3%和2.3%。全年旅客运输量91.8万人,比上年增长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