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非国有单位投资比重大。2003年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1178万元,比上年增加11404万元,增长1.2倍,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8.4%,比上年上升了12.8个百分点;工业完成国定资产投资156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158万元,增长1.9倍,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比重达50.4%。 房地产持续活跃。2003年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有7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957万元,增长32.7%,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1526万元,增长88.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76万平方米,增长40.8%;商品房屋销售额2816万元,增长1.8倍。 五、交通和邮电 乡、村道路建设全力推进,交通运输快步发展。2003年末全区通车里程达315.63公里,比上年增加15公里,增幅为5%;硬化、黑色化路面达165.13公里,比上年增加30公里,增幅为22.2%。年内竣工主要项目有呈——歙旅游公路(徽州区段)和呈坎——灵山——潜口公路。2003年全区城乡公共汽车实行统一营运,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2003年全区完成客运量47.2万人,客运周转达量2633万人公里,货运量52.1万吨,货运周转量1073.7万吨公里,客货总周转量为133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9%。 邮电通讯发展势头较强,新业务发展方兴未艾。2003年全区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邮电业务总量为2740万元,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区程控电话机容量达22800门,比上年扩充了4272门,增长23.1%;固定电话用户20805户,比上年净增2545户,增长13.9%;年末电话机普及率为2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部;年末手机用户达15589户,比上年增长38.9%。新业务发展迅速。2003年新发展小灵通用户2505户;年末IP业务(上网户数)为2949户,年净增384户;年末ADSL业务(普通宽带网)374户,年净增341户,年末LAN业务(光纤宽带网)290户,年净增210户。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水平 消费品市场比较繁荣。2003年消费品市场受“非典”影响,出现短期低潮,但“非典”之后反弹有力,全年消费品销售仍保持较快增长势态。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1万元,同比增长10.1%,创近六年来最好水平。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020万元,增长12.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791万元,增长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736万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5186万元,增长5%。 居民消费价格稳中趋升。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其中粮、油、果、蔬,建材、中西药等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2003年,区委、区政府面对全区旅游经济遭到“非典”疫情严重冲击的现实,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旅游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旅游业迅速复苏,全年旅游业绩仍保持一定的增长。2003年全区旅游接待量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其中入境旅游量1.5万人次,增长30.4%;旅游直接收入8860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旅游创汇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 旅游开发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3年区旅游部门引进了北京天地都市设计公司和浙江大学安地规划设计公司,着手开发丰乐湖休闲度假区和西溪南古村落,项目总投资达3500万元;当地个体业主方顺来投资500万元,开发灵山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线。二是景区建设取得新成就。唐模“徽州老作坊”“许承尧故居”相继建成,水街石板路整修,河道清淤和“三线”落地工程顺利完成;呈坎景区停车场、餐厅和商场开始启动。 利用外资有了新的转机,外贸出口成倍猛增。200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54.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6 倍。2003年全区有外贸出口权企业10户,当年新增4户,有出口业绩的7户,比上年增加1户;全年外贸自营出口额达399.1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9倍;主要出口产品有环氧树脂、聚脂树指、机械链轮、包覆丝。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增收势头良好,主体税种增长较快。2003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7348万元,比上年增收990万元,增长1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63万元,增收912万元,增长22.5%。与经济增长直接关联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年增幅分别为16.8%、20.5%和10.7%。2003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支出9354万元,比上年增支77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143万元,比上年增支663万元。 财政各项改革措施成效明显。一、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全年农业税征收206万元,比上年下降34.8%;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政府采购制度日益完善,全年实现政府采购资金300.04万元,节约资金28.5万元;四、改变工资发放模式,保证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金融运行势态较好。主要表现为:储蓄规模不断扩大,各项贷款继续增加,现金收支双双扩大。2003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59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87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5724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万元,增长 16.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606万元,剔除不良贷款划账因素,实际较上年末增加3264万元,增长11.9%;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158162万元,年增加61297万元,增幅为63.28%,现金支出158391万元,年增加52702万元,增幅为49.87%,全年实现现金累计净投放229万元。 保险事业蒸蒸日上。2003年区中国人保公司和区中国人寿公司共完成保费收入2320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区中国人寿公司完成保费收入1695万元,年增长54.5%;全区人均保费238元,比上年提高66元。2003年区中国人保公司、区中国人寿公司共支赔款和给付909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增幅达78.6%。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技术创新步伐加快。2003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户,全年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8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项,省、市级新产品、新技术7项。在八项新产品、新技术中,“偏苯三酸酐生产新工艺”和“黄山贡菊脱毒新技术应用”荣获省科技成果奖,技术在国内处领先水平。 科技项目转化取得新成就。2003年全区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火炬计划项目1项,市、区重点科技项目28项。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继续引进推广应用。2003年全区引进“脱毒贡菊”、“外三元杂交猪”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应用“果树立位嫁接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黑山羊养殖技术”等1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