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普及良好。2003年全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84人,专任教师22人;普通教育学校75所,在校学生14925人,专任教师807人。普通教育学校具体包括: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4947人,专任教师354人;小学65所,在校学生8702人,专任教师439人;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240人,专任教师1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6人。2003年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7.72%。2003年全区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其中危房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5万平方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日益繁荣。2003年全区拥有区文化馆(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新增图书500册、报刊杂志80份,藏书量达2915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442件;国保单位4家;文化经营单位55家。2003年全区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25次,其中第八届“黄山节”民俗表演和艺术彩车表演双双获得2等奖;放映电影270场;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各类文艺作品20余篇。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区拥有县级调频电台1座、电视转播台2座和有线电视台1座;乡镇文化站7个、调频电台3座;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45座。2003年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终端达11996个,比上年增加200个,其中中心城区5296个。2003年全区通广播村68个,广播综合覆盖率为100%;通有线电视乡镇7个,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徽州新闻》电视节目实现畈区全面覆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村级医疗点)107个,其中区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7个,区卫生防疫机构1个、红十字会门诊1个,个体诊所90个,村级医疗点7个;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24张。 2003年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78人,其中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区防保中心168人;共有医生193人,其中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区防保中心87人,个体诊所和村级医疗点110人。2003年全区共有执业医师70人,助理执业医师21人。 全民体育健康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种体育竞技成绩斐然。2003年全区共有棋牌室18家, 乒乓球训练中心1处,溜冰场1处,20亩标准田径场1处,门球场6处;全年共举办全民体育赛事8起。2003年我区运动员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3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另外,我区代表队又分别在全市第八届“黄山松”门球赛和全市“小熊杯”足球赛中荣获第一名。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环境建设成果显著。一是环保投入加大。2003年全区环境保护投入1748.3万元;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2.97%。二是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年共否定有污染的小型化工项目6个,项目实施“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三是城区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加强。2003年全区完成区医院医疗废水治理工程达标验收;关停水源上游轧钢企业1家,城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污染企业“退城进郊”计划开始启动;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企业1户;年末城区绿地面积达1804亩,当年新增120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1%;重新排定不法污染企业36户,重点污染企业13户。并对24户提出处理意见,17户依法限期治理,1户关停,4户完成达标验收。四是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基地建设。2003年我区光明茶厂、漕溪茶厂、富溪茶厂、洪通土特产公司4户相继获得国家级部门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共计1.39万亩。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末全区总户数29736户,比上年增加566户;全区总人口97490人,比上年增加81人。在总人口中,男性50257人,女性47233人,非农业人口23904人,农业人口73586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5.48%。2003年全区年出生人口768人,出生率为7.88‰;年死亡人口586人,死亡率为6.01‰;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7‰。 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2003年全区流入人口417人,流出人口(外出务工人员)14092人,比上年增加1953人。主要流往地区:浙江(5967人)、本省(3543人)、上海(1497人)、江苏(1076人)、广东(594人)、福建(159人)、北京(237人)、天津(92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全区全部职工工资总额59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年人均工资9977元,比上年增长15.3%。2003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95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21%;年人均工资11354元,比上年增长13.9%,月均增加115.4元。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804元,比上年增加134元,增长5.02%。 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区有432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187人,增长5%;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301万元,增长23%;基本医疗保险费支出225万元,增长24.3%。2003年全区参加医疗救助3509人,有291人享受医疗救助待遇。2003年全区有4037人参加了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了1313人,增长48.2%;年征收养老基金375.2万元,年发放养老保险金443.9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3991人,有92人享受养老金待遇。2003年全区有4940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加908人,增长22.5%;有416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比上年增加了130人,失业金发放率为100%。2003年全区有2158人参加了工伤保险,有1980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年征收工伤保险基金6.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5.7万元。2003年年末全区实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56人,比上年减少了37人,当年进中心享受基本生活费、社会医疗保险费15人,国有下岗困难职工社会化发放率为1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区有社区居委会3个,村民委员会68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2处,年末实有社团22个,本年新增7个。2003年全区有优待优抚对象227户,年支付优待优抚金额35.6万元;全年安置退役士兵、复员干部60人,比上年增加50人。2003年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56人,城乡居民临时救济2629人次,农村定期救济人数183人,全年社会救济总金额65.5万元。2003年全区共有收养性单位(国家办、集体办福利机构)5个,床位97张,在院总人天数7741人天,年末在院人数23人,其中“三无”人员23人,年康复医疗门诊45人次,年支付供养金18.3万元。2003年收养社会弃婴3人。 劳动就业比较充分。2003年全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8个,参加招聘应聘人员270人,介绍成功的有73人。2003年全区新增就业人员1160人,其中下岗再就业人员840人、“4050”人员下岗再就业129人。2003年全区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优惠证的1008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