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龙游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由于续建项目多,土地储备较足,房地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7.96亿元,增长1.22倍,其中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投资5.84亿元和1.78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77.94万平方米,增长76.7%,销售面积21.58万平方米,增长1.66倍,实际销售额3.3亿元,增长1.88倍。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境内公路里程555公里,比上年增长1.6%,其中高等级公路376公里,高速公路24.6公里。“乡村康庄”工程投入5860多万元,完成路基改造149公里,路面硬化121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11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943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9.5%和59.7%;完成公路货运量704万吨,货运周转量1943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10.4%;完成水路货运量179万吨,货运周转量70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4.0%和下降30.2%。 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06万元,下降2.9%;电信业务总量12644万元,增长5.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3.33万户,净增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48万户,增长2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8.13万户,增长7.7%。包括移动电话的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5.2部/百人提高到52.9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6.7部/百人提高到32.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8.5部/百人提高到20.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2059户。 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5.7万人次,增长44.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57亿元,增长32.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4.86万人次,增长32.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3亿元,增长32.7%。接待入境旅游者0.4万人次,增长14.3%,旅游外汇收入170万美元,增长30.8%。龙游石窟成为衢州市第一个4A级旅游区,浙西大竹海、赛事中心等景点成为私家车自助游的目的地。全县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7家。 六、国内贸易 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6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县以上的消费品零售额为109603万元,比上年增3.7%;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为106786万元,比上年增2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5739万元,增长13.0%;餐饮业38464万元,增长13.6%;其他行业零售额2186万元,增长57.6%。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11.8%,书报杂志类增长3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中、西药品类增长40.6%,石油制品类增长6.4%。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县年末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2个,实现成交额40.75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个。 七、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4年,全社会出口交货值6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进出口总额40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出口3627万美元,增长14.8%;进口471万美元,增长1.6倍。全年出口水煮笋2.5万吨。三资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外资191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7万美元。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9家,比上年净增3家。全县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达31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生产企业增加8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项目146个,实到资金10.4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9个,实到资金8.81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2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3996万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66万元,增长19.6%。财政总支出43747万元,增长21.8%。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94223万元,比年初增加9736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91309万元,比年初增加25207万元,增长9.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9102万元,比年初增加80144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350万元,下降5.0%,工业贷款余额75739万元,增长47.6%;中长期贷款余额205287万元,增长82.0%。全县现金持续回笼,年末金融机构净回笼现金42483万元,同比增长85.0%。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3705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630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0075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909万元,其中财产险3232万元,寿险677万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科技型中小型企业7家。全县科研活动机构6个,全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数58项,成交金额386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年末全县各种类专业技术人员8728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098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通过省级教育强县验收,成为全省二十五个经济欠发达县(市)中的第一个教育强县。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9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6所。普通高中招生2116人,在校生5876人,毕业生1552人。初中招生4908人,在校生15516人,毕业生5826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面进一步扩大,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和99.94%;初中升高中比例达87.68%。2004年全县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775人,其中大学生1617人,比上年增258人。全县拥有幼儿园147所,在园幼儿8631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质量稳步提高,有线电视联网、广播线路整改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县拥有图书馆1座,藏书4.6万余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1%。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不含诊所等)28个,病床床位823张,执业医师509人,执业助理医师288人,注册护士262人。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农村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85.0%,受益人口29.9万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2004年,全县共举办各种运动会26次,共有2万余人次参加。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2枚,银牌26枚,铜牌24枚,全县学生达标人数54025人。成功举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和国际龙舟邀请赛等重大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