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龙游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围绕创建浙西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名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全县保持了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扩大投入、调整结构所形成的积极效应得到释放,全县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十五”以来逐年提升的增长轨道平稳运行。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14亿元,年增量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达10366元,增加1742元,同比增长15.7%。 结构调整取得实效。2004年全县实现一产增加值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二产增加值21.62亿元,增长19.1%,其中,工业增加值17.33亿元,增长19.0%;三产增加值13.92亿元,增长15.8%。全县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坚持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顺应产业调整趋势,以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业为发展重点,努力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县三次产业的比重结构由上年的17.8:48.9:33.3调整为15.7:51.3:33.0,非农产业比重由上年的82.2%提高到84.3%,第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0.4%和33.0%,工业经济贡献率49.4%。 运行质量大幅提高。针对宏观调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县坚持以改善运行环境、培植发展后劲为重点,努力求得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经济与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全县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保持了稳步提高态势。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17.9分,比上年增加28.7分。全年财政总收入33996万元,增长18.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866万元,增长19.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近年来逐步上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4年达到8.07%。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能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企业扩张能力受到影响,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改变,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税源结构不合理,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社会稳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二、农林牧渔业 2004年全县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02亿元,现价增长10.1%。其中,农业产值4.93亿元,增长15.2%;林业产值0.97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4.18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0.91亿元,增长12.2%;农业服务业产值0.03亿元。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2004年,在国家政策和市场价格“双力”同向作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回升。全年总播种面积68.98万亩,比上年增长5.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9.72万亩,比上年增加7.09万亩,增长16.6%;棉花播种面积0.84万亩,增长14.4%;油料播种面积8.91万亩,下降6.5%;蔬菜种植面积5.36万亩,下降21.5%。粮经面积比例由上年的65.3:34.7调整到72.1:27.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8.97万吨(见下表),比上年增加4.21万吨,增长28.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0.82万亩,增长1.2倍,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0.37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1.46万亩,增长3.9%。林产品中,竹笋干产量2917吨,油茶籽产量1178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9%和11.8%;板栗产量624吨,增长14.7%。木材采伐量1.83万立方,下降9.1%,竹类产量840万根,增长34.4%。 畜牧业、渔业生产增势良好。全年肉类产量34351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9365吨,同比下降22.2%。全县生猪饲养量82.28万头,增长9.2%,其中出栏46.36万头,增长4.9%;家禽出栏170.32万只,下降9.2%。全县水产品产量9771吨,长8.7%,其中:淡水养殖产量9674吨,增长9.1%,养殖面积为7.75万亩,其中山塘面积1.68万亩,水库面积1.5万亩,稻田养殖面积3.95万亩。全年珍珠产量20700公斤,比上年增长80.7%。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2004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16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7.48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669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777吨,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增长30.8%。规模工业企业137家,比上年增32家,其中当年新开工规模工业22家,全县超亿元产值企业8家(其中2004年新增3家),累计完成产值13.5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7.36%。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2004年,围绕打造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和笋竹加工基地的品牌,着力做大做强造纸、笋竹、机械、电子、建材等主导产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3%,各种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运行质量继续提高。规模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4.06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利税3.32亿元,同比增长27.8%,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4亿元,增长48.2%,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2.92亿千瓦时,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量54.69亿千瓦时,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增幅比上年回落27.4个百分点,呈现逐季平稳回落态势。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62亿元,增长54.9%,回落35.5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成为重要增长因素。全县完成工业性投入17.43亿元,同比增长48.22%,占全社会投资的50.6%。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6.76亿元,增长6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增长58.4%,占全部工业投入的88.6%。规模工业投资中,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点行业,分别完成投资1.16亿元、3.9亿元、1.39亿元和3.6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3.64亿元,增长46.4%。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新建综合高中、龙中扩建、华贸外国语学校扩建、人民医院医疗大楼投入使用;龙洲公园、文昌大桥、实验小学迁建主体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铁路南移、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段进展顺利;沐尘水库、城市第二水厂等目积极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