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两硅两药企业已达2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1家,总产值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5%。 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产值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8%;新产品产值率为8.37%,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突破性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税总额28824万元,增长71.4%,利润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6013万元,增长102.0%。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6.01分。比上年提高31.75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7.53%,资本保值增值率136.73%,资产负债率56.21%,流动资产周转率2.15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8.85%,全员劳动生产率68013元/人,产品销售率99.12%,产品质量指数91.66%,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19.31%,企业亏损率8.17%,新产品产值率8.37%。 企业经济活力得到增强。2005年底全县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1家企业的产值增幅超过二成,17家的利税超过100万元,10家企业的利润超过100万元,5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境内施工面积68.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5%;竣工房屋面积37.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1%;全县实行招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51个,招投标承包面达100%,竣工工程40个,工程合格率为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05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6.71亿元,增长21.2%。非国有投资8.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投资重点继续向工业、基础设施倾斜,工业投资5.3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5.47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投资的36.0%和36.8%。园区建设成为投资的重要载体。2005年园区共完成投资2.31亿元,占限额以上投资的15.5%。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张,全年完成7.91亿元,占限额以上投资的53.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投资181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2%,其中非农户投资9982万元。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8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3个。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岙滩新区开发正顺利推进,南湖中心区山体搬迁工程接近尾声,已进入房地产开发阶段,县城西大门拆迁改造工程将破土动工,开中搬迁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8%,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34.98万平方米,增长24.5%,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7.95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下降18.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5万平方米,下降2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下降25.7%,全部为个人购房。商品房空置面积3.8万平方米,下降14.6%。商品房销售额1.34亿元,下降17.3%。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5年,交通邮电部门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客运量845万人(包括公交),比上年增长47.7%,客运周转量25974万人公里,增长15.3%;货运量1007万吨,增长64.0%,货运周转量43885万吨公里,增长55.1%。年末汽车拥有量3256辆,其中载客汽车2125辆,私人汽车2172辆,出租汽车96辆。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455万元,比上年增长83.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8.50万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城市电话2.60万部,下降18.4%;农村电话5.89万部,增长13.9%;小灵通8948部,比上年下降10.0%。在城乡电话中,有住宅电话6.81万户,增长3.2%,其中城市住宅电话1.09万部,公用电话2497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2万户。全县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4.67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62.8部,乡村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9.4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20.9部。全县有449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8421户,其中宽带网用户6626户。 六、国内贸易 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7亿元,增长14.1%。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6.71亿元,增长14.2%,县以下的零售额8.16亿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2.62亿元,增长13.8%,餐饮业2.19亿元,增长16.0%,其它行业575万元,增长15.0%。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2005年末,全县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个,实现成交额4.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2个。 商业龙头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县1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5年,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有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3954.72万美元,增长57.4%。其中自营出口也突破3000万美元,达3148.17万美元,增长46.9%,进口806.55万美元,增长118.4%。自营进出口企业不断增加,2005年有6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累计达到47家(含三资企业),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1家。 生态旅游取得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4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和25.4%。其中接待境外入境人数1911人次,比上年增长127.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5万美元,增长27.4%。全县星级饭店达到6家,风景名胜区3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416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6%,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8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5%,增长14.8%,全县完成各项税收21391万元,增长21.2%。按照合理安排、适度从紧、确保重点的财政政策,全县一般预算支出45833万元,占当年预算的139.8%,比上年同期上升13.5%,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0685万元,增长14.9%。财政增长加快,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金融部门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加强了信贷市场的开拓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增加信贷投放,金融业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存款总量稳步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74亿元,比上年增加4.35亿元,增长17.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达18.19亿元,比年初增加3.04亿元。增长20.1%,人均储蓄存款5290元,增加873元,增长19.8%。贷款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各项贷款余额19.15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5.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4亿元,增长8.8%,长期贷款余额5.73亿元,与上年持平。在资金信贷投向上,继续向工农业生产倾斜,其中农业贷款4.72亿元,工业贷款3.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9%、14.3%,基本建设贷款余额2.6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个人消费贷款2.67亿元,增长10.5%。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64.4%,比上年下降7.2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