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6 衢州市常山县统计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县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完成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7.0%。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3亿元,增长20.8%。

据快报统计,2007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比2006年(快报)增加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亿元,增长25.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43.5%;其中实现利润1.7亿元,增长52.0%;实现税金1.6亿元,增长33.3%。亏损企业8家,亏损面为6.5%,下降1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55万元,下降18.3%;亏损率为6.6%,下降了18.9个百分点。

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07年度产值在亿元以上企业12家,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2家企业超3亿元,比上年增加1家;2—3亿的企业2家;1-2亿的企业8家。规上企业户均实现产值4024万元,比上年(快报)增加了70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在统计的21种工业产品中,有七成以上的产品产量同比上升,其中上升较快的有:水泥272万吨,比上年增长32.5%,其中散装水泥56.8万吨,增长53.2%;水泥熟料314.5万吨,增长13.8%,其中窑外分解窑熟料(即新型干法水泥熟料)306.3万吨,增长14.3%;纱3.6万吨,增长19.7%;布383万米,增长6.0倍;轴承5239万套,增长29.8%;钙类产品39.2万吨,增长13.7%;铜材4167吨,增长38.6%;啤酒36055千升,增长28.2%;服装29万件,增长18.0%;机制纸及纸板4.6万吨,增长39.6%;化学原料药252吨,增长29.2%;塑料编织袋2549吨,增长24.8%。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随着一些大项目、大工程的开工建设,我县建筑业呈现出高位运行发展的态势。2007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部限额以上投资完成37.1亿元,增长20.6%,限额工业投资18.7亿元,增长25.5%;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2007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0亿元,下降49.0%,房地产施工面积31.8万平方米,下降30.3%,销售面积13.1万平方米,增长3.7%,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为3.6万平方米,增长13.9%,空置面积5万平方米,增长25%;房地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增长3.9%。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交通电力和社会事业项目全面推进。国内首条民资参股铁路—衢常铁路建成通车,黄衢南高速公路常山段建设、320国道外移进展顺利,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始实施,常山港航道建设前期工作有效开展,柚香城综合楼已投入使用。香樟嘉苑、谷丰华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配套设施已逐步完善;望江小区地块的房地产项目、人民医院迁建项目、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三馆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2007年新建21.8公里的通村公路,实施32.9公里的“零距离”联网线工程。建成220千伏定阳输变电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110千伏宋畈变、35千伏大桥变等电力工程进展顺利,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品位继续提升。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8平方公里,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完成了《常山县城市总体规划》等6个宏观规划的编制。全面启动开发望江小区地块,顺利完成了柚香城西侧拆迁和文峰东路雨污管道改造。扎实推进解放街以北和交通地块旧城改造。开工建设天马路延伸三期、滨江南路(大道)延伸二期、城南防洪堤、入城口景观改造、城市道路绿化和亮化工程等项目。加强城市管理,积极推进文峰路“省级示范街”建设,城区秩序好转,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2007年全县城镇化水平为32.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居民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不断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超过年初确定的增长13%的预期目标,实际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从分行业看,批零贸易稳中见活,餐饮消费热点持续,两者分别实现零售总额13.2亿元和3.3亿元,分别增长20.0%和19.4%,餐饮业增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年批零贸易及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商品交易市场日趋规范。2007年,按照在“培育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2007年共完成2个大型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并投入使用,共投资1080万元;继续开展红盾护农,加强食品检测,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工作,全年建立放心店243家,其中校园放心店24家、繁华街道放心店2家、社会放心店1家,批发示范单位7家。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市场21个,成交额为17.5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17个,市场年成交额达到12.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要素市场1个,交易项目57项,工程总造价1740万元;生产资料市场3个,成交额5.1亿元,比上年减少2%。

品牌建设逐步推进。2007年末,全县共有浙江省著名商标11件,衢州市著名商标27件,浙江省名牌产品7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

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7%。八大类商品五涨二跌一平,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住行基本消费类普遍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10.4%,居住类价格上涨了4.0%,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2%。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类价格分别下降3.1%和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

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扬。2007年我县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2%。工业品价格运行轨迹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5%,涨幅为全年最高点,之后涨幅有所回落,6月份涨幅达到最低点,上涨4.0%,下半年涨幅又逐渐回升,12月份同比涨幅达到5.9%。分行业看,资源类、农副产品、化工和建材类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势态,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产品价格上涨16.9%,农副食品加工产品价格上涨1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价格上涨12.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9.4%和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全年基本上在高位运行,并且下半年涨幅呈现逐渐扩大趋势,12月份涨幅达到最高,上涨12.1%。涨幅最大的是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产品,上涨22.9%,其次是黑色金属材料类产品上涨20.5%,另外,木材及纸浆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农副产品类等涨幅也较大,分别上涨6.7%、6.6%和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