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长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6 湖州市长兴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型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克服生产要素的制约,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快速和谐,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升至51位,为“十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经济保持较高增幅。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4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3.67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6.26亿元,增长18.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2.3?54.6?33.1调整为11.4?54.4?3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按户籍人口计算)21850元,增长15.1%。

财政收入大量增加。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7.51亿元,增长2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4亿元,增长32.6%。经济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重从上年的11.7%提高到12.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上年的1100元提高到1519元,增加了419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调优提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7.22亿元,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154309万元,增长7.9%;林业产值31337万元,增长17.1%;牧业产值43889万元,增长14.5%;渔业产值40677万元,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00万元,增长8.11%。实现农业增加值15.45亿元,增长5.3%。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39万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58.57万吨,下降4.0%。“510工程”稳步推进,农业“调优提效”成效明显。商品蔬菜、吊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人造林等五个十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全年新发展“510工程”基地面积8.04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38.4%,总面积达到40.06万亩。其中商品蔬菜面积新增1.11万亩,特种水产面积新增0.87万亩,花卉苗木面积新增1.54万亩,吊瓜面积新增1.8万亩,人造林面积新增2.72万亩,其中竹类新增1.71万亩。畜牧业、渔业生产基本稳定。生猪饲养量45.58万头,增长4.4%,年内出栏26.97万头。牛存栏3363头,出栏792头,羊存栏8.91万头,出栏10.11万头。水产品产量32485吨,增长5.5%。其中淡水鱼类养殖24942吨,增长6.3%;蟹类和虾类养殖591吨和97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和14.1%。全县肉类总产量30219吨,增长21.7%,禽蛋产量9268吨,下降1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6.6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4.74亿元,增长30.1%。51种主要产品中,有39种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布产量10092.06万米,增长293.4%;服装产量1184.57万件,增长87.6%;起重设备产量50935吨,增长79.7%;蓄电池产量3437848千伏安时,增长72.1%;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净增加12.96万套。明星、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2家明星重点企业共完成现价总产值64.6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5.0%,增长33.7%。其中:6家明星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2亿元,增长23.8%;16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19亿元,增长46.3%。工业产销情况衔接良好,完成销售产值180.93亿元,增长29.8%,产销率达到97.94%,比去年上升0.12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稳步回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1.28亿元,回升到增长6%,而2005年前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下降39.5%、13.8%和8.9%。扣除省属企业因素,县属工业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8.81亿元,下降幅度从一到三季度的61.6%、29.9%和24.1%回升为2.6%,回升趋势明显。

企业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工业新增省级名牌产品4个(诺力牌液压搬运车、BUGAO牌三嗪类系列除草剂、丰达牌镁碳砖、长欣牌桑蚕?丝),通过省级名牌复评2个(三狮牌普通硅酸盐水泥、金三发牌粘合衬),为历史上获得省级名牌最多的一年,并新增市级名牌2个。到目前止,全县共获国家免检产品2个(三狮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山鹰牌普通硅酸盐水泥),省级名牌12个,市级名牌25个。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4.0%。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1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4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7.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稳步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39亿元,增长17.7%。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2亿元,增长2.55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83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74亿元,增长34.9%。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6.48亿元,增长13.8%。其中:电力工业完成投资13.88亿元,增长31.7%,占基础设施投资的52.4%;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21亿元,增长190.8%,占基础设施的19.7%;通、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服装加工等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0%、47%和217.9%,非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分别下降18.8%、21.5%和31.4%。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共55个,完成投资30.63亿元,增长3.48%。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达到31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7个,完成投资19.03亿元,增长13.4%。民间投资日趋活跃,民间资本总投资63.76亿元,增长18.98%,占全县投资的70.54%。

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2005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07亿元,增长88.3%,增幅同比提高41.0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完成15.76亿元,增长100.0%;土地开发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40.2%。住宅完成投资13.78亿元,增长100.5%,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16亿元,增长24.6%,其他商品房完成投资1.08亿元,增长3.89倍。商品房销售热销。全县销售商品房74.33万平方米,增长196.1%,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81.45%,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15.66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6.6%。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101万人,增长4.4%;客运周转量41087万人公里,增长0.7%。完成公路货运量1047万吨,增长28.3%,货运周转量42652万吨公里,增长12.5%。水路货运量3262万吨,增长22.6%,其中个私货运量3011万吨,占到92.3%;货运周转量490579万吨公里,增长33.9%。年末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8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5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4817辆,私人汽车达到10377辆,分别增长12.5%和19.4%,全县私人轿车拥有辆达到了4382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