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4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楼宇经济发展实现新进展。楼宇三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全年新增楼宇企业818家,总数达到5200家,培育税收千万楼宇25幢,新增商务楼宇44.8万平方米,商务楼宇投用面积达到168万平方米。“楼宇三率”得到新提升,楼均注册率、纳税率分别达到85.5%和60%,比去年提高2%和3%,楼均入驻率达到85.3%。楼宇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一楼一档”数据库。

“六大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引进“六大经济”企业1072家,实现税收8.6亿元,增长21.9%。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迅猛,新增杭州银行、招商证券等16家金融机构。航运物流蓄势发展,组建了航运物流促进会,挪威船级社等3家全球十大船级社落户,全年新增航运企业49家,总数达到531家。会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经济的规模进一步壮大。成功举办各类节庆展会活动58次,其中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9个;阿里巴巴、成功多媒体等领军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成功落户,意大利杰艾等6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人力资源企业总数达34家;和丰创意广场先期体验区、三厂服务外包基地实现开园,企业集聚初具规模。

六、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出口回稳进口提速。2009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0.5亿美元,同比下降5.0%,其中出口总额29.5亿美元,同比下降17.0%,降幅与1-2月份相比收窄6.6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2亿美元,同比下降32.2%;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4.2亿美元,同比下降27.3%。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额分别为29.0亿美元、0.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9%、64.8%。进口总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6.2%,增幅与1-6月份相比提高43.7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合作有序推进。2009年,全区完成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2637万美元,同比下降28.7%。境外设立公司11家,中方投资额合计为1398.5万美元。

利用外资“双双超亿”。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0亿美元,同比下降26.6%;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快。2009年,全区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6.6亿元,列全市第四位,其中离岸外包业务额2288.5万美元。服务外包企业31家,从业人员2000人。

内资企业平稳增长。2009年,全区共引进内资企业1464家,比上年增长24.3%,实收资本62.0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引进第三产业企业1448家,比上年增长25.4%,实收资本61.4亿元,比上年下降2.1%;市外内资企业627家,实收资本39.9亿元。

七、科技、教育、人才

科学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指数继续位居全市前列。成功举办了第九届科技人才周、第三届中国专利周宁波周活动,开通物流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市启动服务业创新试点和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培育江东区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6家、江东区服务业创新试点企业7家。英特赛公司、吉品信息公司被认定为宁波市科技型企业,野马电池、德昌纺机等8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远东化工等5家企业成为市首批“两创”示范企业,神化化学被评为市服务业十佳“创新之星”。专利授权量达到676件,同比增长62.1%。韵升股份被授予了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东力传动等5家企业主持和参与了16个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修订,“华艺”、“楼茂记”成为省知名商号,“吉品”连接器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浙仑海外”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成为首批服务世博指定旅行社。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全区全年拥有各类学校58所,其中6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小学,29所幼儿园。教职员工2949人,在校学生29847人,在园幼儿816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升学率99.55%。优质均衡教育深入开展。新增百丈二学区和东柳学区为共同发展学区。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推进,全年共排查校舍102 幢,建筑面积239235 平方米,检测面积20546 平方米。区教育局、戎徐小学成为2007—2008年度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通途小学成为市未成年人校外实践示范基地。第七中学、江东中心小学成为市“轻负高质”实验学校。推进体育项目“一校一特”建设,新增省体育特色学校1所,市传统项目学校2所,市直属单位训练点2所。新增2所市书法实验学校,各有1名学生获得书法类国家特等奖、国家一等奖和省一等奖。获得全国科技创新类一等奖1项,有14人次获得省、市级类奖项。启动“科技校园工程”,李惠利小学成为全国科技教育示范校,5所学校成为市科普示范学校。江东实验小学成为首批“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实践基地学校。举行了第二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首届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五届小学生暨首届中学生现场电脑操作比赛。推进学生“护眼工程”,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深入实施“百千万服务业人才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高端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服务业优秀创新团队。与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56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50名。

八、文化、卫生、体育

公共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举办“百场文化”进社区活动387场次,参与群众16万人次。其中,“百姓舞台”148场次,“百场电影”95场次,“百姓艺术课堂”公益培训活动73场次,“百场图书”71场次。区第七届“韵升杯”社区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被评为全市基层“十大群文活动”。舞蹈《虎头鞋》荣获浙江省“群星奖”首届幼儿舞蹈少儿组表演唱大赛创作二等奖和表演三等奖。越剧小戏《老有所乐》、曲艺小锣书《失地农民成老板》双双获得“活力宁波”2009宁波市第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曲艺比赛群星创作奖。越剧小戏《老有所乐》与音乐情景剧《牵手百年》荣获“活力宁波”2009宁波市社区文艺汇演银奖和铜奖。组织参加“活力宁波”2009年市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荣获1个群星大奖、7个群星创作奖和6个群星提名奖。组织参加省、市少儿书法、美术、摄影优秀作品展,荣获2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和13个优秀奖。组织参加省“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主题创作展和首届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荣获3个金奖、7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和丰创意广场、尚方影视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和丰创意广场文化产业氛围浓厚。宁波书城、和丰创意广场、世纪东方影视城、三厂服务外包基地等相继开园。宁波文化广场综合服务区块按节点有序推进。顺利通过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验收,共查得普查点93处,其中确定重点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共计41处,一般登记20处,消失文物32处。传统美术项目“龙凤戏服绣袍”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灵桥、七塔禅寺申报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丰纱厂旧址申报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