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卫生强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年末实有卫生事业床位94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96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649人、注册护士585人,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5.3%、26.1%。全区门诊量达2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其中社区门诊量达17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全区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保持为零,围产儿死亡率5.24‰,婴儿死亡率1.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9‰,出生缺陷发生率10.48‰,孕产妇保健系管率96.4%。有效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顺利取得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荣誉称号。特色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第六医院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眼科医院硬件设施和就医环境极大改善,三级乙等专科医院创建成果有效巩固。肛肠专科与口腔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共有2098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673.8升,126人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举办“活力江东魅力体育”全民健身月活动。承办2009年全国羽毛球冠军赛、2009年女子拳击全国冠军巡回挑战赛和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飞镖比赛,举办了区第十三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得球类国际级冠军1个、国家级冠军2个、省级冠军3个。新安装、更新健身路径20条,累计达到130条。累计拥有各类球场128个。新增区乒乓球协会、区围棋协会和区网球俱乐部。东胜街道樱花社区成为第六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白鹤街道成为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东柳街道、东胜街道通过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复查,区明益健身气功活动站成为全国和谐站点,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区体育总会成为市体育社团先进集体,区体育局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九、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安居工程稳步实施,全年保障廉租住房1592户,其中租金减免276户,租金补贴1308户,实物配租8户。房源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福明家园三期安置房建设已顺利进入市政设施施工阶段;戎家安置房建设已完成主体结构结顶,并全面开展装修装饰工程;陆家经济适用房(普通限价房)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陆家经济适用房开展申购工作,共计受理申请2428户。完成太古城等6个小区,共计56.5万平方米的老小区整治工程。建成中兴公交专用道、姚隘路、松下国际配套道路及世纪东方中间道路共计12个城市主次干道、支路卡口基础设施项目。全区拥有贰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9家,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8家,二级(含不分等级)企业22家,二级以上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32.6%。 城市管理稳步推进。全区拥有市政道路总长度304.6公里,道路面积476万平方米,市政窨井64863座,排水管道826.5公里,市政设施综合完好率达到93.1%。新增公厕3座,累计188座。全年整修道路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62座桥梁限载标志设置,配合完成2028户天然气改造。道路机扫覆盖率51.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新增绿地5.86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32.56%,绿化覆盖率36.9%,人均公绿9.25平方米。餐厨垃圾收运合同签订率达90%。成立江东城管义工办事处,设立7个街道服务点、59个社区联络站,拥有注册城管义工3375名,会员单位39家。完成百丈路(灵桥-甬港南路)、彩虹南北路“城市管理文明示范路”创建。 十、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0.1万户,总人口为26.5万人,增长1.1%。其中,男性人口13.1万人,女性人口13.4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2120人,出生率为8.03‰;死亡人口1257人,死亡率为4.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7‰。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比上年增长9.2%。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03元,增长11.1%,恩格尔系数为35.4%,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全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436个,总体就业率达到98.4%。新增就业人员1151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839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766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3379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363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865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7829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7077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3%、17.5%、11.1%、10.0%、9.3%。全区被征地人员养老参保人数10616人,比上年增长0.6%。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增4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累计达到28家,总场地面积为5635平方米,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45人,其中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2A级9家,1A级13家。实事工程嘉和颐养院于9月建成开业,全区老年人床位数达到427张。“家院互融”模式被《宁波日报》专版报道。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18万元。累计发放各类优抚、安置金850多万元。全区现有福利企业21家,职工1265人,其中残疾职工459人,残疾职工参保率达100%。向汶川地震灾区累计拨付资金物资1889.5万元。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成功,划船社区同时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慈善事业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全年“慈善一日捐”目标,全年接收捐赠款、物收入810.4万元,各项慈善救助支出855.8万元,其中,四川赈灾支出236万元,抗台支出103万元,社区救助支出516.9万元。残疾人小康工程深入推进,将集中托养补助指导线标准由原来的8000元补助标准提高至9000元。“阳光驿站”工作取得新成效。东柳“阳光驿站”被定为“宁波市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师资培训基地”,白鹤“阳光驿站”被定为“宁波市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残疾人庇护工场成功注册“喜憨儿”商标。 十一、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区建设成效明显。启动9条内河整治工程,共计整治河道4.3公里,水域面积6.8万平方米,清淤12.1万立方米,新建绿化3.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00万元。全区24.8万平方米公共绿地被68家部门、单位和48名个人认管、认养。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5%,化学需氧量下降1.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5.3%。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扎实开展“五大和谐细胞工程”创建。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实行领导接访包案制度,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30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深化“打黑除恶”、“打击两抢”等专项行动,命案侦破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