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6)

2010-03-03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统计

体育:全年组织405项体育活动,其中,142项职工比赛,92项学生比赛,171项老年文体活动。参加10项国内比赛及3项与俄体育交流活动,举办以”国际体育运动年“为主题的的千人健步走活动;我市老年门球队在华北地区老年人门球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好成绩;完成了世界和平火炬接力赛交接和起跑仪式;新体育馆主体框架完工。

卫生:投资429万元,建筑面积2197平方米的传染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计划投资5735万元的12层门诊病房综合大楼主楼已全部封顶;东湖区卫生院470平方米的新综合办公楼投入使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办公楼建设已完成选址工作。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已分别正式挂牌;医疗科研立项6项,其中省级科研立项1项,对俄科技合作立项1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2项。举办了第五届医学学术交流会暨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业务学术交流会,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药品招标工作,招标药品品种达543个,采购额863.5万。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1个,比上年减少4个;现有编制床位1050张,比上年减少60张,实有床位846张,比上年减少36张,每千人平均拥有床位5张;卫生技术人员1417名,其中执业医师538名,每千人平均拥有医护人员9名。

医药: 全市有药品经营企业48家,其中批发企业1家,分支机构12家。其中有46家通过国家GSP认证。14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资格检查。查处违法经营药品案件5件。

科技: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满洲里中俄科技展暨中俄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开通了中俄科技经济合作网;举办了以”深化中俄两国区域合作、促进毗邻地区协调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展了以”送技术、送信息、送经验“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知识讲座,分别在各区开展了6期关于农业、渔业、特种特养业、蔬菜仓储保鲜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班,有近千人参加了培训,为下岗职工编印了《适用技术信息》和《特种养殖》读本。

电视:共播发新闻近3600条,新闻专题102期。其中系列报道26组,深度报道19条,现场录制15场。荣获国家级金奖1个,自治区级7个,呼伦贝尔市级奖项9个。配合旅游节、中俄科技展、中俄区域经济论坛等”三大主题活动“,在新闻栏目中开设了《关注国际旅游节》、《聚焦中俄科技展》、《话说中俄区域经济论坛》、《特别报道》等栏目。

广播:。《才艺过山车》节目在呼伦贝尔市荣获文艺类一等奖。针对全市中小学生开办了《阳光校园》节目。

九、弱势群体帮扶

残疾人帮扶:在全市十个办事处、一个镇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四个区都建立了残疾人组织机构,依托社区”星光老年人之家“,组建了”社区残疾人活动室“;扎区四办榕欣社区被评为全国优秀残疾人社区。在第六个全国”爱耳日“和第十个全国”爱眼日“期间,为120多名老年人进行耳病防治义诊和103名儿童、青少年眼病检查;在第二十个”国际盲人届“和第十四个”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对全市盲人进行全面调查,并对3户贫困盲人慰问,为6名残疾人安装假肢,资助3名聋童生配戴助听器。成立了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各类康复机构55个,为全市667名残疾人建立康复需求档案。2005年,白内障复明手术101例,聋儿机构家庭训练10人,智残儿童机构康复训练2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名,装配假肢21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243件。向自治区盲人按摩中心推荐4名盲人按摩师参加职称评定。通过多渠道实现残疾人就业63人,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108人,为残疾人家庭考入大学的13名学生资助了学费、为33名中小学生减免学费,通过康复扶贫、教育扶贫、生活扶贫、就业扶贫,帮助残疾人脱贫。组织我市残疾人业余文化艺术团一行26人赴额尔古纳市进行文化演出,获得极大成功;重点培养6名特奥运动员,以迎接在哈尔滨举办的夏季特奥运动会。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成立了”满洲里市法律援助中心残疾人工作站“。

弱势群体扶贫:2005年我市争取自治区扶贫资金53.5万元,扶持救助贫困人口2604户,在元旦、春节期间财政共拨出50万元专款,资助了19个困难企业、520名特困职工。市扶贫办争取到自治区1个扶贫村指标和扶贫项目资金33万元,项目为东湖区道北二队20户贫困农户给予建标准大棚补助,该项目建成后可使20户近100人脱贫致富。通过爱心助学捐款资助1632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和145名大专以上学生上学。2005年我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成转移培训528人,转移就业率达93.1%。通过职业介绍、岗位开发、项目带动等方式帮助千余人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在开展扶贫解困工程中,75家单位帮扶对接社区,共维修便民路49条、建供水点28处、建排水设施22处、建共厕17座、建灰池156个,建污水井73个。

红十字救助:2005年我市红十字会接收上级拨付物资价值1.9万元,社会各界捐款24.4万元;发放救助物资价值9.3万元,受益人数2271人,发放救灾款9.4万元。为印度海啸募捐资金24.2万元;为扎兰屯灾区捐赠价值2.3万元的运动服;对因大风降温而受灾的良种场和农业生态园97户农户311人发放5吨救助面粉价值1.15万元。开展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共收集118份造血干细胞血样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开展”博爱送万家“系列活动,为贫困居民发放面份13吨520袋和价值2.94万元慰问品30箱,受益人数达1650人;为70户贫困妇女免费体检并发放1500元药品;先后对患白血病和尿毒症病人进行救助;为老来福老年公寓捐赠40套运动服、10个家庭卫生包和15床棉被,并为39位老人义诊,建立健康档案。

十、人口   就业与保障  居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2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160213人(公安口径),总户数61821户,其中少数民族21 个,人口14575人。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为50.7:49.3(总体为100)。按行政区划分,市区人口为59686人,扎区人口92233人,东湖区8294人。

计划生育:全年出生1453人,出生率为7.2‰,计划生育率为98.76%,全市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9.7:100。

城镇再就业:实现新就业416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080人),再就业援助422人。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829本,其中2802名持证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持证再就业率达73%。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