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平定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阳泉市平定县统计局

随着“文化旅游名县”战略的实施,娘子关、冠山、药林寺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平定县娘子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已通过审定,开始实施。冠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顺利推进,药林寺旅游开放项目已经通过论证,由阳煤集团建设的药林会议中心,已成为平定著名的餐饮休闲中心,全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普遍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旅游业收入67万元,比上年增加3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01 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主要是协调增加了属地单位税收,见表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2.67亿元,比上年增长 8.2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9.46 %,比上年降低了 11.86个百分点。全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6.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5%;教育支出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医疗卫生支出0.46亿元,比上年增长45.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0%;科学技术经费支出518万元,比上年增长 34.20%。

表3  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表

 

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 6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1%(见表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5.97亿元,增长10.78%。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153.56亿元,比上年增长 16.69%;现金支出为1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8%。收支相抵后,现金净回笼10.21 亿元,同比少回笼5.11亿元。

表4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2008年,全县保费收入1.63 亿元,比上年增长45.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82%;人身险保费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增长50.6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5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0%。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0.29亿元,比上年增长60.01%;财产险赔款支出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91 %。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8年,全县科技经费支出353万元,比上年减少8.55%。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7项,比上年减少14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6项,县级58项。年内完成星火项目32项,完成项目总投资6987万元,新增产值13364万元。

2008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7所,其中:中学28所,小学139所, 教师进修学校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48556人,比上年末减少1324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1859人,比上年增加802人;年末全县教师数3249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8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分别为100%和99.3%,本科达线人数637人,比上年增加66人,增长11.56%,本科达线率为25.6%,比上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成人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

2008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出场740次场,收入130万元;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量30万册;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5.9万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0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有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4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0%。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1520公里。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9个,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医院 卫生院13个,与上年持平;全县共有病床床位652张,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县医院拥有396张,乡镇卫生院拥有256张;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019人,比上年增长0.99%;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90人,比上年增长1.02%。

2008年,全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3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4200人。为进一步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全县有效深化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地方便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2008年全县体育场馆面积累计达到259030平米,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0.85平米。全民健身运动合格人数达7万人,其中:良好人数万5人,优秀人数2万人。

九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3.42万人(见表5),比上年末增长 0.45%;其中:全县城镇人口93985人,比上年增长4.46%;城镇人口比重为28.12%,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公安户籍户数)为1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3%;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为31.6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23%。全年全县出生人口(户籍)4549人,出生率为14.38‰;死亡人口(户籍) 2253人,死亡率为 7.12‰;人口自然增长率7.26‰(以上自然增长率为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情况,按照2008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出生率为13.31‰,死亡率为8.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3‰)。

表5全县人口主要指标

 

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4元,比上年增长  16.16%;农民人均纯收入5128元,比上年增长13.15%。2008年,县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达到2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3%。全县农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80台,每百户拥有电冰箱45台,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5辆,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27台,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11台,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48部。

2008年,县委、政府围绕教育发展、创业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安居、饮水安全等工作,突出狠抓了六大惠民工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9612人,比上年增加3084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7919万元,比上年增长27.81%。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200人,比上年增加0.55%,当年收缴的失业保险基金176万元,比上年减少2.76%;发放失业保险金856万元,比上年增长21.59%。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248人,比上年增加986人,全年发放医疗保险金1282万元,比上年增长59.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参合率达到了98.5%。全县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08年,全县享受伤残怃恤人数291人,比上年减少34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961人,比上年增加3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699 人,比上年增加4129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32 人,比上年增加3292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64万元,比上年增加1010.2万元,其中:农村发放975万元,比上年增加409.7万元;本年全县共接受社会捐赠563万元,捐赠实物528件,受益人数1530人。全县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各项民生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