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小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太原市小店区统计局


变压器千伏安7973-5.4

小店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4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我区建筑业稳定较快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09.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9.9亿元,其他产值完成2.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达341.2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创建投资环境最佳区、太原“浦东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投资环境更加优化,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引进国内资金额42.68亿元,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其中到位1.1亿美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8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5亿元,农村私人投资4.0亿元,房地产投资19.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1.0亿元。

小店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2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五、交通运输和国内贸易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势带动下,交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06年,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货运量1074万吨,比上年增长33.0%;客运量142万人,比上年增长29.0%;货物周转量4836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0%;旅客周转量281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5.0%。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95公里,公路年平均养护完好率80.5%,养护质量综合值84.8%。有效地保障了我区各项经济建设。

我区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专营店、超市、餐饮、住宿等各种业态进一步得到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从行业构成上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餐饮业零售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他行业零售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是我区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实现销售额101.9亿元,占全区商品销售额的62.4%;其中零售额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9%,有力地拉动了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类、石油类、家电类商品是我区消费品市场的热点。日用品类、服装类、食品饮料烟酒类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中增幅较大,分别增长49.2%、45.5%和19.8%,

小店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4.5亿元,同比增长18.7%。

六、财政

我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5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国税29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地税410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6%;财政性收入49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一般预算收入36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一般预算支出473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区级支出39223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1万元,比上年增长27.7%;教育支出8629万元,比上年增长8.0%;医疗卫生支出1843万元,比上年下降3.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2873万元,比上年增长22.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5.6%。

小店区域财政总收入达162412万元,比上年增长41.3%,一般预算收入达631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2%。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道路建设取得新成果,改造了体育路、通达街两条主干道,整治了14条小街巷,总投资达9040万元。

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成效明显。新增800名环卫工人,成立了“环卫110”,扩大了机械化清扫面积,取消了主干道垃圾池站,实现了综合保洁一体化。

城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新增居住区绿地5.62公顷、新增单位附属绿地4.04公顷;共栽植乔木13.99万株,灌木2.66万株,绿篱1.97万平方米,草坪1.9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14%,绿地率31.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7平方米。

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改观。烟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2149吨降至2012吨;SO2排放量由2005年的6545吨降至6218吨;工业粉尘年排放量由2005年的13吨降至11.2吨;固体废物排放量由2005年的6681吨降至6536吨。

八、科技、教育、体育和文化卫生

以科技支农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科技信息“村村通”体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项目申报、立项和实施为载体,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2006年,完成应用转化科技成果30项,所申请的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的8项,列入省科技项目的22项,列入市科技项目的27项。我区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1个,现有科技特派员108人,专家顾问团和科技顾问团专家29人。登记注册的各种专业经济技术服务组织和协会(研究会)发展到24个,省科技厅已认定发证的民营科技企业15家,认定的区外高新技术企业11家。

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学校95所(不含厂企学校)。其中:小学75所,初中17所,高中1所,职中2所。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3101人,其中:小学1788人,初中1071人,普通高中176人,职业高中52人,职业初中14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普通高中98.9%、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92.3%、初中99.7%、小学100.0%。学历提高率分别达到:高中16.7%、初中69.9%、小学85.9%。全区在校学生总数达54074人(不含厂企中小学)。其中:在校小学生35123人,在校初中生15177人,在校高中生2856人,在校职高生56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均保持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9.7%、巩固率达98.8%;各类有学习条件的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

全区共有幼儿园129所,幼儿园专任教师188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0%,学历提高率94.7%。幼儿在园人数14118人。

2006年区一中高考本科一次性达线464 人,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达全市首批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的有1600多人。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以文化强区为目标,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推动全民健身为内容,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了春节、元宵节“两节”文化活动和为期三个月的广场文化活动暨消夏晚会活动。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大局、共建和谐为主题,举办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小品剧《左邻右舍》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豫皖晋赣湘鄂”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中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