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承德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承德市承德县统计局

十、文化、体育、广播、卫生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5个,业余剧团14个,文艺宣传队9个.全年共组织或参与组织大型文化活动8次,演出27场,接待外地文艺团体演出7场。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共有160余篇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展演、发表和获奖。文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加固和维修保护标志,使全县33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0处不可移动文物及3500件馆藏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2.45万人次,借阅图书4.9万册次,印发《信息简报》12期,提供科技信息82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农村电影队16支,放映员30余人,放映电影1100场,观众30万人次。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年承办大型体育活动6次,各乡镇、社区、县直各单位开展体育活动280余次。全县共有体育活动点5个,社会体育辅导站17个,一、二、三级辅导员60余人,篮球俱乐部5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8%以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大中专体育院校输送学员22人,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金牌36枚。 广播电视实现全县联网,综合覆盖率达到89%。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7.5万户。全年在市“两台”发稿750篇,在省“两台”发稿12篇,保持了在全市各县区对上宣传前三名的位次,新闻报道的导向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在县“两台”播发新闻稿件1250篇,播出电视专题节目100余期。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1个,床位742张,卫生技术人员1146人。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为99.33%,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0.5%,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8%。全年选派进修人员65人,其中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8人。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继续不断改善。

十一、人口、城市建设和环保事业

全县总人口474919人,比上年增加2598人。其中男性249890人,非农业人口54987人,农业人口419932人,总户数151028户,人口出生率13.99‰,人口死亡率6.26‰,人口自然增长率7.73‰。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改造县城道路7920平方米,开发住宅4.51万平方米,建绿化带4000平方米。全年完成供水301.8万吨,供热累积入网面积达到106万平方米。 继续实施大气、粉尘、噪音等专项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36个,其中基建项目105个,工业项目31个,全部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县内滦河、武烈河、老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确保了群众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县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10天,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84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7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16元,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92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4895万元,同比增长17.5%。 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482万元,同比增长28.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0035元,同比下降9.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05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24人,当年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14478人。全县企业退休人员总量2550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5%。企业养老保险新增扩面916人,失业新增扩面1016人,医疗保险新增扩面521人,农村养老保险新增扩面17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1705户,新增1052户。对4045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00.4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发放各类救灾款68.5万元,危房修理费0.6万元;加工储运费6.5万元;防汛费9.7万元;发放生活救助款15.9万元;发放救灾粮14.2万元;棉衣棉被42.8万元;全县共有五保对象2252人,入院270人。

注:1、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测算数据。

2、公报中涉及GDP、人均GDP、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4、公报中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