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依法治育稳步推进。2006年,全面落实计生优抚政策,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8%。全年出生人口7318人,人口出生率6.86‰,死亡人口7089人,死亡率6.64‰,人口自然增长率0.21‰。年末总人口1068465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把加快富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力推进“富民”各项工程,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列入统计的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871万元,比上年增16.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260元,比上年增长15.8%。据城镇和农村百户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9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3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1.3%。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7078元,比上年增长12.3%。 扶贫解困、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险“成建制、全覆盖”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通过采集岗位、举办市场、落实政策、服务推进等措施,启动实施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镇级劳动力市场基本建成。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000个,推荐就业7791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35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就业再就业培训4825人,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1859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098人。启动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发放5817户、13756名低保对象保障金801万元,2226名五保对象领取供养金399万元。住房保障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建成解困房4万平方米,安排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580户。改造农村草危房126户。扶贫助学、大病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大城乡脱贫解困力度,帮助15个经济薄弱村、350户贫困户脱贫。发放再就业资金1100多万元。社会福利院运营平稳。全社会帮弱、助残、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