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仪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速。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82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4%,其中进口243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出口339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7%。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753.5万人次,其中公路客运量736.1万人次。货物运输量401.9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266.3万吨。完成旅客周转量23869万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23817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88594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7990万吨公里。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7.4万吨。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5479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8224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5万户,新增1.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新增1.95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4.5万户,新增0.7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2亿元,增长14.2%。财政总支出26.82亿元,增长5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62亿元,增长20.7%。 金融总体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05亿元,比年初增加31.0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96.44亿元,比年初增加20.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1.89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 保险业实现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收入0.92亿元,增长9.5%;人寿险收入3.03亿元,增长11.4%。赔付款0.70亿元,增长5.6%。其中财产险赔付0.64亿元,增长6.7%;人寿险赔付0.06亿元,增长2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68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立项87项。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6家、扬州市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33个,扬州市高新技术产品8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42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各类专利申请数达960件,其中发明专利147件,专利授权326件。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2%,小学在校生巩固率保持100%。年末全市共有高中7所,在校生12323人;初中19所,在校生19469人;小学37所,在校生26181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820人(含中专);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11284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组织元宵灯会等众多文体活动,坚持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农村、进社区。建成标准化乡镇文化中心6个、农家书屋61个。文艺创作实现新的突破,歌曲《奔向月球》获中国音乐家协会晨钟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游泳池建成使用。广播电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51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2%。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重大传染病监测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南医大三附院、中医院门诊楼建成使用,改造乡镇卫生院6所,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5.55万人,覆盖率达100%。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32张,卫生技术人员206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830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实施环保十大工程,深入开展创模创卫工作,新建城区污水管网15公里,综合整治红叶、清真寺等排水沟,淘汰城区燃煤小锅炉25台,启动仪化电厂二期脱硫工程。全年新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6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持40.1%。新增林木覆盖面积7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6%。环境质量得到优化,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4.1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7976人,其中农业人口340429人,非农业人口227547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5.9%。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根据对10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4元,比上年增长18.3%,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人均消费性支出9597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38.8%;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22.7%。根据对100户农村居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77元,比上年增长15.4%,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11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39.8%;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17.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46.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64万人和12.77万人、8.20万人;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4%,96.9%和98%。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2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3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1%。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乡特困群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2026张。城乡居民11945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注: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