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仪征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2 扬州市仪征市统计局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公用和生产性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建设道路5.8公里,完成投资1.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明显。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4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7%;新增固定资产6.49亿元。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灯管2200万只/年、改建公路14.73公里、交流电动机制造30万千瓦/年、中等学校学生席位5000个。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5261万吨公里,下降17.7%,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3099万吨公里,下降12.5%;水路货物周转量2162万吨公里,下降39.3%。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15612万人公里,增长1.3%。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15531万人公里,增长1.4%;水路旅客周转量81万人公里,下降10%。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91910门。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达76774门,农话交换机容量115136门。城乡住宅电话用户达149469户,新增14395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8部。年末移动电话达到77000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6627户。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72亿元,增长9.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47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98亿元,增长10.4%;餐饮业零售额4.22亿元,增长7.7%;其他行业零售额4.99亿元,增长5.7%。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和投资项目推介会,组织10多批次招商小分队赴韩国、香港、台湾、深圳等地招商。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9个,合同利用外资7629.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倍;实际利用外资321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倍。外经外贸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自营出口41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9%。全年实现外经营业额1451.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境外劳务人员852人。招引民资工作得到加强,共引进民资项目363个,实际利用民资7.5亿元。

开发区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000万元,征地1430亩,拆迁3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纺织工业园和石化物流园的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新批进区项目22个。台湾大连化工(江苏)有限公司1,4-丁二醇、EVA乳胶和PTG、扬子珠海公司碳五加工等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园区。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9亿元,增长49.1%;财政支出5.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6%。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了公教人员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实现收支综合平衡。完善了部门预算、会计委派等财政管理制度,政府集中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69.22亿元,比年初增加10.57亿元;贷款余额62.07亿元,比年初增加2.06亿元。在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21.90亿元,比年初增加2.7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49亿元,比年初增加6.76亿元。在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6.17亿元,比年初减少0.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27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财产险收入0.5亿元,增长20%;寿险收入1.45亿元,增长52.5%。赔付总额0.26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其中,财产险0.21亿元,增长41.7%,寿险0.05亿元,增长126.3%。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实施国家、省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火炬项目3项,国家级星火项目4项。新增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5个省高新技术产品。争取到科技贷款指标5848万元。有11项科技成果获得扬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2项。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成立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知识产权办公室。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调整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市集中管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推进了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30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80所,幼儿园43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46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335人,小学在校学生4956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768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高中入学率76%。高考本科上线人数498人,本科上线率35%。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总均分和本科上线数连续第四年在扬州市领先。马集成教中心校示范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真州镇、大仪镇成教中心校被命名为扬州市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造学校危房1.36万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级“无危房县(市、区)”验收。

八、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承接17个专业演出团体,演出59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市扬剧团创作排练的大型古装扬剧《贡茶奇案》在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上获得5个一等奖。鼓楼、天宁塔、庙山汉墓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100户。编纂出版了《仪征年鉴(200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承办了扬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国、省和扬州市的各类比赛,共获奖牌44枚。其中,金牌11枚、银牌26枚、铜牌7枚。全年有5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在新集、朴席、刘集、陈集、马集、谢集、月塘设立全民健身点。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6%以上。

九、卫生和环境保护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改革继续深化,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改革,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2002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个,拥有病床1457张,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02人,其中执业医师628人。基础设施及医疗装备进一步改善。建成市人民医院净化层流手术室,改造市中医院病房楼,新建市防疫站检验楼,建成陈集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刘集镇卫生院住院楼。添置更新医疗设备528台套,其中碎石机、彩色B超、经颅多普勒等大型医疗设备18台套。卫生防病和爱国卫生工作常态运转。全年传染病发病率126.1/10万。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98.9%。新建和改建卫生户厕10134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7679座。加大《献血法》宣传贯彻力度,实施仪征市公民用血保证金制度,全年完成无偿献血3313人次,献血量70.2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量的87.3%。青山镇通过扬州市级卫生镇复查验收,仪征中学等6个单位通过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复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