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宜良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电信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3026万元,比上年下降5.4%;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500户,同比下降10.5%;在固定电话市场相对疲软的状况下;为解决山区通信难的问题投资500多万元,分两期建成“致富通”村通工程,解决3500户(通信困难户),同时投资80多万元,新建小灵通机站80个,使全县小灵通基站达610个,进一步改决小灵通的通话质量,现全县8个乡(镇)都己开通小灵通通信服务。宽带网用户达3866户,比上年增长93.38%。 中国移动通信业,目前移动基站已达80多个,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县境内无缝隙覆盖。全年实现业务收入4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移动用户达9万余户,比上年约增长1.8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宜良分公司,历年来被评为“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消费者信得过企业”,2006年度又荣获“四星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中国联通通信业, 2006年新增基站20个,大大改善和优化了联通网络,G、C两网真正实现了无缝覆盖。联通用户已达4万人,其中CDMA近1.7万,比上年增长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五、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和观念不断改善,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公有制经济继续下滑,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在全县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公有制经济实现3652万元,比上年下降21.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84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个私经济实现59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市场商品充裕,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各商家靠薄利多销占领市场。大型超市、专卖店信誉好,购物环境优良,在市场上发挥着龙头作用,促进了城乡市场健康发展。 六、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 2006年,我县接谈国内外投资项目37项,已签约或有资金到位的项目有22项。其中:外资项目5项,意向协议投资为9317.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67.5万美元,到位330万美元;内资项目17项,协议总投资为12915万人民币,到位资金11042万元人民币;接转内资项目8项,到位资金108822万元人民币。总计到位资金119864万元人民币,其中,市外到位资金115745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231.49%,去年完成43440万元,同比增长166.45%,市内县外到位资金4119万元,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旅游业有所增长,全县各旅游景点全年共接待游客146.13万人次,经济总收入228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1.6%。 七、财政、金融 财政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各项财政政策,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生财、聚财、理财”的思路和机制,通过大力加强收入征管,狠抓财政支出管理,深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财政收支均实现新的突破,财政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1、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431万元,比上年36783万元增收5648万元,增长15.4%。其中:上划中央、省“三税”收入完成17485万元,比上年16428万元增长6.4%。2、县级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946万元,比上年22045万元增收2901万元,增长13.2%,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918万元,比上年19311万元增收2607万元,增长13.5%;②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48万元,比上年1044万元增收204万元,增长18.5%;③“三税”返还收入1780万元,比上年增收1690万元,增长5.3%。当年县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1274万元,比上年29187万元增支12087万元,增长4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1038万元,比上年29148万元增支11890万元,增长40.8%。基金预算支出236万元,比上年39万元增加197万元,增长505.0%。 金融形势稳定,发展正常。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49892万元,比年初增加43908万元,增长10.82%,其中:储蓄存款326023万元,比年初增加38829万元,增长13.5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0915万元,比年初增加30808万元,增长14.6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14727万元,比上年增加164253万元,增长19.3%;现金支出1011858万元,比上年增加171846万元,增长20.5%;货币净回笼2869万元,比上年减少7594万元,下降72.6%。 八、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事业 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突出“三农”问题,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为重点。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省市8项、县13项。全年共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6000人次,其中开办“农函大”13个专业,61个教学班,培训人数年3256人,组织中小学科技创新作品667件。县科技局、科协荣获全省农村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5893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8095人,初中(含高中和职中)在校生20841人,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59144平方米。招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93%。幼儿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在园幼儿12260人,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达到了25266平方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了324743人,比去年的311799人增加了12944人,参合率达到了89.86%。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各类卫生机构共计拥有病床位1214张,比去年末的1199张增加了1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44人,其中医生的人数达331人,全县医疗卫生的软硬件和医务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更进一步提高。 文体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一年来共组织各类比赛15项次,参加人数7700多人,全县夺得个人市级金牌16块、银牌17块、铜牌11块,市级团体2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今年又新光缆8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37座“村村通”建设任务,新增有线电视用户一万多户、建起了宽带数字平台,开通了因特网宽带数据业务。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了99.7 %,电视覆盖率已经达到99.4%,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1%。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全县年末总人口达413918人,比上年增加4524人,增长1.11%,人口自然增长率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