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平湖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市文体局因近年来在全民健身领域的突出成果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全年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提升工程。一是积极组队参加省及嘉兴市各类体育比赛。年内117名运动员参加了浙江省青少年15个项目的比赛,获11金、9.5银、10.5铜。二是进一步加强教体结合。目前全市共有体育项目布点11个,平湖市体育特色学校8所,嘉兴市体育特色学校3所。三是突出重点,努力做好体育苗子选拔输送工作。今年共向上输送运动员15名,其中嘉兴市少体校13人,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赛艇队2名。并认真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年内以”全民健身你我同行“为主题口号,市本级、各镇(街道)积极开展了各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40余项。另外,我市还成功承办了多项省级以上比赛项目。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216个、床位137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69人,其中执业医师820人、执业助理医师146人、注册护士805人,其中乡村医生337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加人数达20.91万人,参加率97.4%,城镇居民参加人数9.16万人。新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嘉兴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新创建嘉兴市卫生强镇(街道)4个,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验收。 十、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 全市七条河流水域水质均劣于五类,主要污染物指数总和为91.65 ,平均指数为13.09,平均指数比上年下降1.72。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的天数占36.11%,”良“的天数占56.11%,”轻微污染“的天数占6.67%,”轻度污染“天数占1.1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0.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全市6个镇到2008年底已全部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实现了省级生态镇全覆盖;累计建成市级生态村4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4.1%。已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26个,完成省第二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整治村25个,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36个。全面开展环保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全市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12所,嘉兴市级绿色学校20所;省级绿色社区7个,嘉兴市级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家庭16户,省级绿色企业2家,省级绿色饭店3家;”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1个,”保护母亲河号“2个。 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乡规划深化完善,全年编制和修编各类详规和专项规划12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年完成了太浦河取水工程11.4公里管道铺设,完成一级供水管网61.1公里,二级污水管网49.2公里,东片污水主管道累计铺设86.7公里,广陈水厂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行;完善东湖区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南市新区开发建设,投资1050万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城市绿化面积170.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41.07%、42.14%和12.1平方米。安居工程取得新进展,完成洁芳东区一期8幢17796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投资1165万元,完成了金平小区、百花东区等7个老小区改造工作,改造面积25.3万平方米。”两分两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全市9个镇、街道的新社区布点规划编制任务,形成了”1+X“即”7+43“的平湖市城乡一体新社区布点规划,4105户农村居民在新社区集聚建房。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2905人,死亡人口34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851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323人,比上年增加1432人,农业人口252790人,减少714人。全年计划生育率97.75%。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7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32元,增长9.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1.7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200台,空调器198台,洗衣机100台,电脑72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160台,空调器99台,洗衣机72台,电脑43台,摩托车78辆。城市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4%和32.4%。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继续推进。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充分发挥化解风险、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年末,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4万人、18万人、19.1万人、13.59万人和13.1万人。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7万人。2009年,通过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基本医疗保险企业缴费费率暂不上调等,使企业减缴社会保险费近1亿元。 促进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新增城乡就业岗位9645个,全市有259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发放社保补贴51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低保、医疗救助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59.2万元,其中城镇低保支出597.7万元,农村低保支出861.5万元;年末低保人数5574人,其中城镇1838人,农村3736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3264人次(其中大病救助1017人次),救助金额278.7万元;城镇医疗救助1469人次(其中大病救助278人次),救助金额102.1万元。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1个,床位1434张,收养人数658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