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25 福州市统计局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福州市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闽都文化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等一批文艺创作精品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妙音鸟》在“中国江南文化节·江南舞蹈赛”上,荣获我省仅有的2个专业组铜奖之一;在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福建赛区选拔赛)上荣获民族组和流行组金奖。完成二梅书屋、林聪彝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工作,“三坊七巷”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拥有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896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7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6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33.79万户,增长4.7%,有线电视入户率68.8%;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率85.4%;数字电视用户12.55万户,数字电视入户率6.5%,分别增长23.4%和21.7%。全年出版图书2800种,7800万册;报纸27种,48000万份;各类杂志132种,2900万册;录音制品出版种数65种,录音制品出版数70万(盒)张;录像制品出版种数500种,录像制品出版数1800万(盒)张;电子出版种数40种,电子出版物出版数20万张。共有群艺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7个,收藏文物24.60万件;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513万册。

卫生、体育

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市红十字会获得全国红十字会先进单位称号。市二医院急救中心大楼、传染病院新病房大楼、儿童医院门诊裙楼投入使用,改造提升2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5所乡镇卫生院,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率9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3%。卫生机构2007家,其中医院73家;卫生机构床位2.3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77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0401人,其中医生12656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56张、医生1.85人。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193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74人。共有村卫生所2404家,村卫生技术人员4046人。

体育比赛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市运动健儿在国际蹦床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中共获得7枚金牌,其中女子跳高、男子沙滩排球、男子蹦床团体、女子蹦床团体、女子100米蛙泳、女子200米蛙泳、女子200米混合泳各1枚,获得银牌3枚及铜牌5枚。除此之外,在摔跤、举重、跆拳道、田径等各类比赛中也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了第七届社区运动会、2009年传统龙舟锦标赛、老年人万人健步行、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登山活动、海峡门球赛暨百队千人门球赛、福州市半程马拉松邀请赛、迎国庆全民健身大展示及国民体质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等群众性健身活动。全市拥有体育场馆419个,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92项。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常住总人口68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271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638.33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187.53万人。据人口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11.6‰,人口自然增长率6.1‰。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000元,增长12.6%。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9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669元,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8%。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现有住房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现有住房建筑面积27.05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7.48平方米。

着力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取消公交车空调收费、高龄老人免费乘车等举措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展开,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得到提高,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52万人,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26.21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延伸拓展。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80.0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76万个,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2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2.74万个,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3.31万人。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再就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3870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5.51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34人。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1.54万户,增长0.4%,从业人员23.02万人,下降15.4%;私营企业5.08万户,增长9.1%,从业人员50.64万人,增长9.1%。

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核查,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公园41座,新增公园面积91.46公顷,公园总面积2149公顷;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8324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6684公顷,其中新增绿地面积13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5%。

全市较好完成省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陶瓷企业改燃气降耗减排、电力企业烟气脱硫改造、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扎实推进,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整治,闽江下游河道采砂活动得到清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5266万吨,下降6.9%,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94.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0%。市区环境噪声为56.7分贝,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1%,城市污水处理率8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1%;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6.7%。共有国家级自然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不含海域)812.9平方公里。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