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0年3月8日 2009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的良好机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综 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提升。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迅速制定出台支持工业产品开拓市场、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鼓励重点外贸企业出口、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等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经济增长登上新的台阶。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41.78亿元、1197.84亿元和1084.66亿元,分别增长5.2%、13.6%和13.5%。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3∶47.4∶42.3调整为9.6∶47.4∶43.0。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1.8%和44.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6851元,增长11.9%。 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了财政的增收。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325.44亿元,增长12.9%,地方级财政收入195.26亿元,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3.24亿元,增长14.1%。 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0.88亿元,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109.32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0.17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58.21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216.80亿元,增长5.6%。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8.0万亩,比上年减少4.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1.9万吨,比上年下降2.9%。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全市食用菌产量9.8万吨,增长11.8%;茶叶产量1.6万吨,增长3.5%;肉、蛋、奶总产量38.70万吨,增长4.4%;蔬菜瓜果产量276.5万吨,增长3.5%;水果产量33.8万吨,增长5.6%。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全市水产品产量169.31万吨,增长2.6%。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20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337.1亿元,比增12.2%。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加强。继续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技术,发展高、优、特农业。一大批台湾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茶叶、水产、畜禽等良种先后在福州市落户。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完成人工造林12345公顷,增长10.8%,其中速生丰产林5553公顷,沿海防护林2838公顷。全年商品材产量13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54.9%。 工业、科技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逐月回升,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健的增长势头,197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195亿元,南北“两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3.2%,戴姆勒汽车、德盛镍合金等5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3949.28亿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8.29亿元,增长14.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08.95亿元,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6.60亿元,增长14.1%。完成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531.97亿元,增长18.6%;股份制工业总产值1428.37亿元,增长2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总产值1827.59亿元,增长9.3%。 支柱产业增长明显。电子信息、汽车、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继续主导全市工业层面,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584.86亿元,增长3.0%;纺织服装、化纤制造业产值526.82亿元,增长24.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246.60亿元,增长44.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33.01亿元,增长33.5%;食品制造业产值49.6亿元,增长27.0%。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主要有:汽车增长101.0%,商品混凝土增长64.2%,化纤增长32.5%,钢材增长28.0%,发电量增长17.1%。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瑞芯、网龙、福大自动化等一批企业已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福州申报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通过验收。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67项,其中国家级9项,火炬计划52项;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受理专利申请4320件,批准授权2733件,增长35.4%。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迈出新的步伐。全市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1503亿元,增长20%。拥有民营科技企业30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8家。市高新区拥有企业201家,福州软件园拥有企业395家。市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亿元,增长14%,利税29亿元,出口创汇11.4亿美元。 质量技术监督不断加强。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2800家企业产(商)品,批次合格率为93.1%,其中生产领域抽检2315家企业产品2327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2.7%;流通领域抽检485家企业商品485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8%。全市共有11家企业15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27万台件。 固定资产投资、市政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迈上新台阶。省、市重点项目及重大项目高速增长。温福、福厦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福永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福州段扩建工程、火车南站建设、火车北站改扩建,江阴铁路支线、林浦大桥、螺洲大桥、乌龙江大桥改扩建工程、罗源湾15万吨级码头项目等陆续开工建设,拉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61.7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6.72亿元,增长31.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4.60亿元,增长32.3%。房地产开发投资止跌回升,完成投资额361.80亿元,增长15.4%。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52.19亿元,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额457.61亿元,增长123.8%;商品房销售面积690.13万平方米,增长86.2%。 市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区路网日渐完善,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福湾路、福峡路、三环路东北段的建设基本完成,完成杨桥路等24项路桥工程建设,新建的茶亭街面貌焕然一新。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82.9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1060.6公里,道路面积2106.7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60.6万平方米。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市民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新辟、调整公交线路33条,新增更新环保公交车704辆,市民公交出行率达22.1%。公交车营运线路128条;拥有公交营运车2472辆,日客运量133万人次。市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48.5万吨,全年供水总量3.64亿吨,其中生活用水1.21亿吨;液化气供气总量8.55万吨,其中家庭用气4.62万吨,城市气化率98.8%;天然气供气总量2500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1440万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228.50亿千瓦时,增长7.1%,其中居民用电51.13亿千瓦时,增长4.3%;工业用电133.22亿千瓦时,增长7.5%;农村用电3.07亿千瓦时,增长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