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03-19 巴音郭楞州和静县统计局

和静县统计局

(2008年2月)

2007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三二四”经济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真抓实干,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发展后劲增强,实现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我县生产总值(GDP)突破25亿元大关,达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5.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6.9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7%和45.9%。人均GDP为13764元。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2007年和静县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6:31:33调整为33:34:33。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 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和静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二、农  业

2007年,我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农牧业投入,狠抓农牧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县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的运行态势。

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182.27万元(含乌拉斯台农场,下同),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下降8.98%。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4456.2万元,较上年增长5.54%;完成林业产值1793.39万元,较上年增长36.79%;完成牧业产值37326.68万元,较上年下降24.06%;完成渔业产值136万元,较上年下降24.05%;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0万元,较上年增长11.23%。

种植业生产呈现出棉花、甜菜、工业用番茄、工业用辣椒、薯类等特色作物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县种植业总产值44456.2万元,比上年增长5.5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6%。今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49万亩,同比减少1.31万亩,下降4.1%。经济作物面积25.75万亩,同比增加2.3万亩,增长9.8%。粮食作物面积4.74万亩,同比减少3.61万亩,下降43.2%,其中小麦3.08万亩,同比减少3.45万亩,下降52.8%;玉米1.65万亩,同比增加0.06万亩,增长3.8%。棉花种植面积7.7万亩,同比增加1.84万亩,增长31.4%;甜菜种植面积2.47万亩,同比减少0.17万亩,下降6.4%;工业用番茄面积2.44万亩,同比增加0.49万亩,增长25.1%;工业用辣椒面积7.46万亩,同比增加2.41万亩,增长47.7%;打瓜种植面积1.41万亩,同比减少0.95万亩,下降40.3%;薯类种植面积0.32万亩,同比减少0.78万亩,下降70.9%。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385亩,育苗1065亩,苗木产量552万株,木材采伐20000立方米。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一览表

全县(吨)比上年增长(%)县属(吨)比上年增长(%)

粮食24233-37.623103-38.9

棉花654923.3403238.9

甜菜129471-7.5128436-6.5

水果6280-62.26280-61.2

其中:葡萄5400-46.15400-45.9

肉类总产量11417-57.411129-57.8

绵羊毛1208-17.01196-13.5

奶类11740-0.02116400.4

禽蛋1100-2.71090-1.7

水产品160-23.8160-23.8

畜牧业生产呈现牲畜总量减少的趋势。按照“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生态治理目标,加快实施巴音布鲁克退牧还草项目。全县畜牧业总产值37326.68万元,比上年下降24.06%,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3.3%,比上年下降36.76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106.23万头,同比减少2.18万头,下降2%,其中:大牲畜存栏13.01万头,同比减少0.78万头,下降5.7%;猪存栏3.43万头,同比减少0.44万头,下降11.4%;羊存栏89.79万只,同比减少0.96万头,下降1.1%。全年繁殖成活各类牲畜61.91万头,同比减少9.93万头,下降13.8%;出栏61.14万头,同比减少22.5万头,下降26.9%;年末能繁殖的母畜达到71.31万头,同比减少0.09万头,下降0.1%;母畜比例达到6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达到11417吨,同比减少15375吨,下降57.4%;禽蛋产量1100吨,奶类产量11740吨,绵羊毛产量1208吨,同比分别下降2.7%、0.02%、17.0%。全年水产品产量160吨,同比下降23.8%。

表2               主要牲畜年末存栏头数

全县 (万头只)比上年增长(%)县属 (万头只)比上年增长(%)

年末牲畜存栏106.23-2.0104.23-2.3

大牲畜13.01-5.712.87-6.2

羊89.79-1.188.11-1.2

猪3.43-11.43.25-15.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93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1.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03台,比上年减少22台;小型拖拉机2489台,增加213台;化肥施用量1.94万吨,增长19.8%;农村用电量956万千瓦时,增长3.0%;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27.87万亩,增长0.3%;全县地膜覆盖面积23.3万亩,增长34.7%。

三、工  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2682万元,比上年增长38.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074万元,同比增长53.56%;工业总产值完成113663万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3206万元,同比增长71.16%;产销率达99.6%。

2007年我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07年2006年增长(%)

水泥万吨51.9949.694.63

钢材万吨23.4614.6260.47

生铁万吨3.53.55-1.41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65633.17

番茄酱吨59967431-19.31

啤酒千升757211248-32.68

2007年我县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在第二产业中形成了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突出钢铁铸造、矿业、建材、农产品加工、电力、酿造六大产业开发,新兴工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和静县经济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