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表4: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持续增强。全区135家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完成产值295.83 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5.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8.23%,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55.61亿元,增长11.4%。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品38个。认定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争取部省级54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取科技经费2400多万元。新增科技孵化器4家,新增孵化面积12.1万平米,吸引3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专利申请量2143件,比上年增长16.8%,专利授权量1103件,增长118.0%。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11家企业的产品获得江苏省名牌、30家企业获得南通名牌、1家企业获得省质量奖。 质量检验不断加强。全年对全区54家集贸市场使用的2879件衡器和313个村级卫生室的1031台计量器具进行了免费检定,对5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1462台计量器具建立了档案。帮助21家5000吨/年以上标准煤耗能企业实现能源计量配备率达97%。对全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17637台件计量器具进行了周期检定。全年完成省、市级定检计划403个批次,完成委托检验2869个批次。组织开展了对纺织、农资、食品等产品质量的专项检查和整治,抽查312个批次,抽检批次合格率为97%。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拥有小学58所、中学43所,其中,高中12所。幼儿园在园托幼儿21201人,小学在校学生52051人,初中在校学生39504人,高中在校学生1930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50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16人。全区初中毕业生入学率99.0%,毕业率100 %;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1.3 %。全区高中、初中、职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0%、97.9%、90.3%、99.7%和9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实施“12345”群众文化工程,小戏小品荣获3个国家级大奖,长篇小说《江海祭》首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创意产业园初具雏形,原创作品《孔小如》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动漫奖。实施数字电视前端平台建设,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改造向小区和镇区延伸,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95万户,年末有线电视总户数达27.2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56.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3个,其中,系统内医院、卫生院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3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55人,注册护士890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3472张。系统内全年总诊疗病人164.53万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73.63万床日,出院病人8.20万人,医疗单位实现业务收入6.34亿元,增长17.20%。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6.36万人,参合率达到98.57%,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全区共有51783名参合人员获得住院补偿金7739.05万元。兑付门诊补偿金840.78万元。全区城区社区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通州区首届全民运动会。承办2009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二阶段江苏赛区比赛、中国通州国际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江苏省少儿羽毛球赛、南通市少儿篮球赛等赛事。全年向南通市少体校输送了50名运动员,向省少体校输送了4名运动员,向省体工队输送了4名优秀运动员。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百余项次,全区所有镇和开发区均相继召开趣味运动会及农民运动会,有数十万人次参与了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彩票继续保持旺盛的销售势头,全年销售体彩近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 十一、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乡规划更趋科学。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规划全覆盖进程。以现代理念完成城东新区城市设计,组织银河新区、老城区控制性详规评审和世纪大道两侧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完成城区消防、人防、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和23项道路、桥梁设计及8个地块景观绿地设计。开展开沙岛旅游度假区等概念规划设计。完成镇区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大力推进城区道路建设,完成北一环、通海南路、金桥东路、金桥中路等工程,公园路、五一路、行根路正在抓紧建设。改造西格玛路口、翠园路人民路路口、新通掘路新金东路路口等重要道路节点,打通杏园路、翠园北路等道路。启动人民公园改扩建工程,建成大庆路绿地等小游园17个,新增绿地面积27万平方米。亮化建设路、人民中路、新金中路等主干道,城区路灯改造工程和镇干线路灯后续工程全面开工。逐步建立土地储备、出让和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供应土地5160亩。构建大交通网络,204国道通州段、东外环、先锋大道等建成通车。以数字化城管为平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整治流动摊点、户外广告等环境秩序,进一步提高环卫作业质量,连续6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年度复查。加强集镇管理,整治违法建筑和环境卫生。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总投资2294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实施19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力度,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约645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姜张河、通甲河,关停污染企业8家,停产整改企业4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处置率均达到100%。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组织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0家,完成中水回用工程12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8.7%。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建成省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10个,新增成片林面积2.8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0.5%。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52,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38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群众对环境的满意率为82.5%。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年全区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83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8%,共节约能源约8.6万吨标准煤。其中,393家重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775吨标准煤,下降13.6%;698家轻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903吨标准煤,下降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