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19 南通市通州区统计局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交通、消防和危爆安全事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12起,比上年增长28.8%,死亡55人,下降40.9%;伤239人,下降19.0%,直接经济损失23.4万元,增长26.8%。发生火灾事故51起,下降13%,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无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2万元,增长174.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全年全区出生8014人,出生率为6.45‰,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75。自然增长率为-2.3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41628人,比年初减少1052人,其中,城区(金沙镇和开发区)户籍人口214271人。至年末,全区共登记流动人口133377人,登记出租房屋14808家,发放暂住证129486张。

城镇居民生活提高。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2540元,比上年增加2438元,增长12.1%;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0元,增加2042元,增长11.0%。其中,工薪收入14022元,增长7.5%,占可支配收入62.2%;经营净收入1805元,增长19.1%。全年人均家庭总支出20297元,增长30.1%。其中,人均消费支出13265元,增加1523元,增长13.0%。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953元,增长3.7%;医疗保健支出878元,增长29.7%;食品支出4666元,增长8.1%;交通与通讯支出1622元,增长20.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2430元,增长9.4%。城镇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88台、电冰箱104台、洗衣机101台、家用电脑77台、移动电话149部,空调器172台、淋浴热水器95台、照相机37台、家用汽车11辆,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全区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451元,增长11.8%。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0元,比上年增加887元,增长10.6%。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6802元,增长5.6%。每百户农民家庭平均拥有彩电147台、洗衣机84台、电冰箱72台、空调54台、热水器69台、照相机16架、影碟机53台、移动电话142部、家用电脑32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9平方米。

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04万人、13.11万人、9.80万人、8.90万人和9.01万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超过95%。全区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3%。通过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补助、农村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和农村超龄人员参保三项惠民政策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的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 32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180元提高到21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39元。

社会福利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152张,敬老院20家,床位2650张,民政登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15家,床位764张。全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001户,21061人,其中,城镇2069人得到低保,农村18992人得到低保,全年发放保障金2637.1万元;全年共有24543人得到医疗救助。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城乡居民消费后劲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医疗、住房、市场物价、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尚待有效解决等。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通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