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支撑能力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95.6亿元,比年初增加436.3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3.0亿元,比年初增加184.83亿元;企业存款余额478.59亿元,比年初增加165.1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6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86.63亿元,比年初增加82.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78.0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47.73亿元,比上年下降1.9%;现金支出4069.82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全年货币净投放22.09亿元,比上年增加26.51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保险金额3842.23亿元,增长14.2%。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924亿元,增长40.8%;财产险保险金额2918.23亿元,增长7.7%。全年各类保费收入53.72亿元,增长3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3亿元,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41.09亿元,增长36.9%。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4.04亿元,增长1.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87亿元,增长6.1%,赔付率54.4%;人身险赔给付金额7.17亿元,下降1.8%,赔付率17.4%。 九、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总体平稳。据调查,市区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4%,低于上年涨幅4.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5.1%,其中粮食上升4.1%,肉禽及制品下降2.8%,蛋类上涨4.8%,鲜菜上升28.2%,油脂下降1.8%,水产品上涨 5.0%,干鲜瓜果上涨15.2%,液体乳及乳制品下降6.0%,在外用膳食品上涨2.8%。烟酒及用品上涨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4%,居住价格下降1.2%。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4.3%和3.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1%。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分别下降5.8%、下降4.4%,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获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8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省级164项,市级293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5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为历年来最多。有12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6项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市申请专利3342项,专利授权2961项。5位发明人获第四届山东省发明创业奖。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2家。已建立4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63处产学研基地,4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5处省级院士工作站,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全市园区有6家已建或在建科技创新平台,孵化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在孵项目达到650个。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济宁市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43所,在校生129.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6所,研究生在校生2805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4万人;成人高校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2.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0所,在校生7.5万人,其中普通中专10所,在校生1.6万人,职业中专31所,在校生5.5万人,成人中专9所,在校生3502人;普通高中51所,在校生13.1万人;普通初中259所,在校生29.3万人;小学1306所,在校生54.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449人;幼儿园1256所,在园幼儿15.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6.1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2.7%,电视人口覆盖率94.5%。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82个,其中医院115个,卫生院14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个,疾病防控中心14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高等医学院校2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6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379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886人;医疗床位26932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世界比赛中,获银牌1枚,铜牌1枚;在参加全国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4枚;在参加全省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17枚。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好位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全年园林绿化完成投资31579万元,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57.94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17%,绿地率达39.63%,人均公共绿地达9.8平方米。市政道路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6567.2万元,全年新修道路18条,新增道路长度28.921公里,面积121.92万平方米。维修道路128条,维修道路路灯共5493盏,新安装路灯1742盏,累计维修人行道24635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37150万元。济宁市区公用事业发展迅速,新增燃气用户8400余户,供水管网46.4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5%。城区完成新建和改造供热管网23公里、分支管网20多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达到1207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到58%。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全面投入生产运营,共处理生活垃圾13.5万吨。全年新增公交车辆100辆,增加延伸路线4条,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37.26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保投资29 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1.61 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6.15亿元,环南四湖流域湿地生态建设投资0.5亿元。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治理项目42个,关停污染重、能耗高、浪费资源的企业3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市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各主要河流COD浓度较上年下降1.41%,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为82,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33天。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市年末总人口(户籍)831.3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5.97万人,女性人口405.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73万人,出生率为11.37‰;死亡人口4.46万人,死亡率5.59‰;全年净增加人口7.2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7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3元,增长11.2 %,人均消费支出9289元,增长13.2%。济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8元,比上年增加1361元,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10387元,增长9.5%。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下降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70 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95元,增长4.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降低0.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