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山西省统计局

1999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努力克服了需求不足和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2亿元,下降13.0%;第二产业增加值878.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9.5%。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17.4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50元,比上年提高6.6%。

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其中受学杂费、邮费等政策性价格上调的影响,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2%,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5.9%,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下降9.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下降0.3%。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402.3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55.8万人,减少3.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946.5万人,增加7.5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制定了三年免税、两年减费、小额贴息贷款等优惠扶持政策,全年共有70%的下岗职工接受了再就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2.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全省出台了贯彻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34户优势企业有32户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25户企业被推荐实施"债转股",77.6%的国有小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农村改革逐步完善,全省90%的农村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没有发生新的亏损。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省可售公房出售工作成效显著。文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配套改革政策正陆续出台。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质量、低产出的小企业得到清理。全省全年共取缔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3018处,压减生产规模7078万吨,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关井、压产两大任务的103.8%和101.4%。全省取缔关闭无许可证和落后"小水泥"企业444户,关停小火电23台机组、23.96万千瓦,纺织企业压锭19.67万枚。钢铁企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的工作全面展开,全年全省压缩钢生产能力29.2万吨,压缩铁产量32万吨。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由于多年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农业基础脆弱,全省因灾返贫人口增加,扶贫攻坚的难度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下降,部分城乡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够宽松,各种乱收费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农业

1999年,全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旱、雹、洪、涝、虫、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是自1953年有气象资料以来所没有的。全省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6.9亿元。大灾面前,全省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悲观,不泄气,振奋精神,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大力发展农村各业经济,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种植业生产因灾大幅度减产。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82.17亿公斤,比上年减产25.98亿公斤,下降24.0%,是建国以来减产幅度最大的年份和1990年以来第2个低产年。其中夏粮产量27.09亿公斤,比上年减产5.71亿公斤,下降17.4%;秋粮产量55.08亿公斤,比上年减产20.27亿公斤,下降26.9%。全省棉花产量为4.4万吨,比上年下降21.3%;油料产量25.55万吨,下降40.0%;甜菜产量20.48万吨,下降73.9%;蔬菜产量719.56万吨,下降8.2%;水果产量210.25万吨,增长18.6%。

造林绿化工作有新的发展。全省在狠抓主要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同时,积极推广林业科技项目,大力开展以西山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黄河中游防护林、防沙治沙、通道绿化等重点工程为主的造林绿化工作,确保了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据统计,全省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03.41千公顷,其中工程造林127.6千公顷,营造经济林104.6千公顷。全年全省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210.67千公顷,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69.3%。科技兴林工作扎实有效,三毛杨、元宝枫、黑核桃、保护地栽培等丰产技术得到了重点推广。

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省肉类总产量62.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7.2万吨,增长2.5%;牛奶产量30.2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37.8万吨,增长2.4%。年末大牲畜存栏311万头,猪存栏502万头,羊存栏1016万只。

渔业生产增长较快。1999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12.4%。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4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千公顷。全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86.02万吨,农村用电量50亿千瓦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据省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省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60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乡镇企业增加值418.13亿元,增长1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尽管全省工业受到市场疲软和原煤大幅关井压产的影响,但在股份制企业和省属企业的拉动下,仍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9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275.32亿元,增长5.8%;轻工业增加值47.99亿元,增长2.3%;重工业增加值351.67亿元,增长4.5%。全年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5.32亿元,增长4.2%,其中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7.06亿元,增长11.3%,省属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8.25亿元,增长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45亿元,增长0.2%;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99亿元,下降5.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35亿元,增长13.4%。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8.61亿元,增长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