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山西省统计局

七、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继续保持买方市场的格局。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热点频繁,生产资料市场购销疲软,集市贸易成交活跃。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受国家出台的降低利率、扩大消费信贷、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及改善消费环境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城乡居民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2.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42.6亿元,增长6.2%,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3%。分行业看,全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8.2%;餐饮业零售额48.2亿元,增长5.2%;农业生产者零售额91.3亿元,增长7.1%;制造业零售额33.2亿元,下降12.5%;其他类型零售额27.4亿元,增长34.6%。全年全省消费品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总额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疲软。全年全省物资系统生产资料市场商品购进总额30.5亿元,销售总额33.5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3%和18.7%。其中,有色金属类下降59.5%和54.3%,化工材料类下降15.2%和14.0%,机电设备类下降34.1%和15.3%,摩托车及自行车类下降49.2%和34.6%。

重点商业企业效益滑坡。全省统计的50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全年利润总额为-3.7亿元,比上年增亏1.5亿元。

八、对外经济贸易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逐步缓解和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出现了快速恢复发展的好势头。

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大幅下降的势头出现缓解。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出口总额8.39亿美元,下降6%,降幅比上年降低15.3个百分点,出口国别和地区在前10位的有韩国、美国、日本、荷兰、印度、英国、德国、比利时、台湾和香港,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7.2%;进口总额4.48亿美元,增长105.6%。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3.91亿美元。全年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各类企业达到316家(含三资企业),比上年增加75家。

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9.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7%,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一是对外借款迅猛增加。全省对外借款5.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1%,其中外国政府贷款增长1.9倍,出口信贷增长31.3倍。二是外商投资额扩大。全省外商投资3.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增长50.9%,中外合作企业增长13.6%,外商独资企业增长118.9倍。

外商投资企业新签项目、协议外资额继续回落。全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9家,协议外资金额2.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8%和42.7%。全年全省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71家,注册资本1.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6.8%和55.9%。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117家,比上年增长69.6%;完成合同金额4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完成营业额2475万美元,增长18%;年末全省在外人数1340人,比上年增长2.8%。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创最好水平。全年全省共接待旅游人数361.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3%。其中海外游客13.78万人次,增长10.4%;国内游客347.49万人次,增长34.4%。全省旅游外汇收入42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6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总收入略有下降。全省财税部门面对经济总量增长不足、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多、组织收入难度比往年大等困难,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财政总收入仍未达到上年的水平。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1.2亿元,比上年下降0.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商税收77.5亿元,增长1.2%;农业四税5.0亿元,下降3.4%;企业收入5.4亿元,增长43.9%。企业所得税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股份制企业增长近2倍,私营企业增长30.5%,外商外国企业增长52.6%。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征收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30.3%,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3.7%,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增长29.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86.5%,粮食风险基金支出增长85.3%。全省财政短收增支矛盾突出,实现当年收支平衡极为困难。

金融形势稳定正常。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57.2亿元,比年初增加279.3亿元,增长13.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4.4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4.4亿元,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1909.2亿元,比年初增加167.5亿元,增长9.62%。其中对农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分别增长9.27%、10.6%、12.7%、96.5%。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22.8亿元,现金支出4181.5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58.7亿元,比上年减少0.49亿元,下降0.31%。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承保总额2633.8亿元,比上年增长6.7%。保费收入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0.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8.8亿元,比上年上升0.2%。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共支付赔款7.1亿元,寿险给付1.7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队伍继续扩大。1999年末,全省有县(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开发机构263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8.7万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新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中试基地,重点抓了55项"星火计划"和62项"火炬计划",全年科研院所完成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12项,全省推广节水农业、种子工程和"两高一优"农业技术140项,培育和扶持了36户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38户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5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的科技成果63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6项。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282项,其中基础理论奖40项、应用科研奖159项、转化推广奖33项、软科学奖25项、科技著作奖25项。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141件,授权专利92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42.9%。技术市场更趋活跃,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232份,成交金额3954.79万元。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工业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134项,比上年增加6项,合同金额1961.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