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1999年末,全省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1个。仅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达1090家,比上年末增加18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79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实现利税6.8亿元,增长38.2%;创汇3000万美元,增长1.3倍。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1999年末,全省共有省、地(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92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6个,监督抽查574家企业31类610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4.35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17个,气象警报服务网34个,接收用户1379个。全省有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04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18个,遥测台站32个。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03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40万平方公里,增雨量6亿立方米。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包括部委所属院校)共招收研究生807人,比上年增加204人;在学研究生1923人,增加29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3.8万人,增长57.7%;在校学生9.4万人,增加1.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1999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31.6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生4.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59.4万人的53.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8个,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59万人,初中入学率96.2%;小学在校学生34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2%和0.6%。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等招收的学员)2.5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5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53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3.9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省重点开展了禁娼禁赌专项行动,对"法过轮滤功"等邪教的非法出版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围绕庆祝建国50周年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表演、竞赛活动。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9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21个,博物馆72个,档案馆130个,广播电台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7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5.89%,电视人口覆盖率89.43%。全省省级和地市级报纸共出版69108.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152种、2816.2万份,图书出版2214种、印刷15487.12万册(张)。戏曲、电视剧、广播剧、歌曲、图书、理论文章、电影和理论电视片等8大项作品中,全省有电视连续剧《郭兰英》、京剧《大脚皇后》、广播剧《山里娃的老师、儿的娘》、歌曲《山娃的歌》、图书《中国863》和《知识经济论》、理论文章《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和《谈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等6项9件作品获全国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水平稳定提高。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281个,床位10.87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3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98个,床位2.62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90.71%。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攻克疑难病有新的突破。心脏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脏移植手术在省人民医院获得成功。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46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5.32万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人员0.72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09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99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亚洲冠军1个、世界亚军1个,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14枚、18枚和21枚,破省纪录28人26次25项,其中青少年破省纪录22人16次15项。 十二、环境保护 一年来,全省环境保护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环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一批规模小、污染重、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被关闭,二氧化硫控制区所在城市相继采取了取缔锅炉、限制燃烧散煤和高硫煤等措施,一些地区环境污染急剧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工业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大。全年全省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478个,总投资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5%和22.5%。竣工项目形成废水处理能力61.9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204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49.9万吨/年。《山西省工业污染源达标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达标工作正在抓紧落实,全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5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0.0%,比上年增加5.9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处理率71.7%,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58.3%,比上年增加6.8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处理率76.4%,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对新建项目加强了项目布局的"三同时"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全省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到1999年底,全省城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6个,面积332.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个,增加面积16.4平方公里;各城市拥有集中供热设备813台,总容量10091蒸吨,比上年增加533蒸吨;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6个,面积25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4个,增加面积24.2平方公里。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快。《山西省跨世纪绿色工程项目规划》中共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个,总投资64.2亿元。汽车尾气污染控制工作在全省各地相继开展。1999年7月1日起,太原市禁止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并公布了准许销售的第一批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型。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重视。1999年底,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8%,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分布较为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1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50.7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93‰,比上年降低0.1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9.30万人,死亡率为6.07‰;全年净增人口31.3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9.86‰,比上年降低0.06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203.63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017.47万人,乡村人口2186.16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205.35万人,家庭户平均每户人口数为3.6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