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浦城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2 南平市浦城县统计局

坚持南接北连、突出北连,积极参与闽浙赣三省六县市区域协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市外资金实际到资83389万元;引进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10112万元;引进山海协作项目中工业项目注册资本金7108万元。

五、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259万元,增长17.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439万元,增长20.2%;其他行业零售额2694万元,增长32.9%。

外贸方面,全县合同利用外资5612万美元,增长22.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史可比口径3432万美元,增长10.0%,验资口径69万美元下降78.5%;外贸出口总值6330万美元,增长30.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9640万元,增长16.82%。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4697.9万吨公里,增长21.62%,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0277万人公里,增长17.48 %。

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783.3公里,其中国道98.8公里、省道87.75公里、县道191.5公里、乡道1313.7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012.2公理,黑色路面26.5公里。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17.3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79.3万元,增长9.6%;电信业务总量4238万元。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60门;本地电话用户66765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比上年增加,全年旅游总收入4650万元,增长50.97%,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5.49万人,增长20.02%。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为28742万元,增长10.5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21万元,增长15.8%,扣除高速公路部分,财政总收入26610万元,增长12.4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977万元,增长19.45%;财政总支出为54475万元,增长39.09%;税性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5.21%。

税性收入稳步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1084.3万元,增长15.9%。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1096万元,下降1.18%,其中税收收入11090万元,下降1.17%;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9988.3万元,增长28.2%,其中税收收入13121.9万元,增长22.7%。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35580万元,增长21.2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579万元,增长23.0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0.3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24599万元,增长16.64%,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2088万元,比增5.35%,农业贷款余额42086万元,比增15.6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3296.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15万元,增长16.33%;人寿险保费收入11681.48万元,增长40.72%。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584万元,比上年上升14.02%,赔付率42.07 %,比上年下降6.79个百分点。人寿险赔款支出42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8%,满期给付1283.5万元,比上年增长57.2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1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所, 普通高中6所, 初中19所,小学113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86人,下降4.11%;普通高中招生1758人,下降19.91 %,在校生6082人,下降9.88%;初中招生5664人,在校生14533人;小学招生4164人,在校生27466人。全县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2435人;全县各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50人,下降1.75%。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4项,被省、市立项8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66万元。其中向省科技厅申报的星火富民强县“一县一业”(“浦城县”优特米“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被省科技厅立项,扶持资金80万元。安排县级科技项目8项,下达资金18万元。实施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43项,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3家,专利授权6件。加强科技成果对接工作,“5.13”武夷科技投洽会和“6.18”项目成果交易共签约项目2项;对接项目8项。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浦城薏米成为全县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填补了全国薏米产品的空白,同时建立全国第六批国家级一类浦城薏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0亩,承担了1项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指导1家企业参与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灵芝及制品工作组工作。扶持2家企业优质产品获省品牌产品称号,指导浦城仙阳茶场成为我省首家县级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3A级认证。

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并完成了筹建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现有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与日常质监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受理备案企业产品标准13项,1家企业获得使用采用国际标准标志产品证书,外索及提供标准216件次,新办及更换代码证465家,年审672家,新增条码系统成员4家。

现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0.7245万台(件)。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近400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8起, 涉案货值120万元,受理并办结群众投诉1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10万元。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192余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83家次,填写《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记录》56份,发出《指令书》24份,查出问题81起,立案查处7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296人次,共取缔土制锅炉4 台,土制起重机械3台。牵头完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专业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 19个。年末全县有调频广播台1 座,每日播出节目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有线电视台1座,每日播出节目 37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5%;有线电视用户6.90万户,比上年增长1.47%;县乡联网19个,实现全县联网。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个,各类医院23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年末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00人,其中医生498人,护师(护士)374人(经注册人员)。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749张,其中县直医院456张、乡镇卫生院273张。农村有村卫生所的村数276个,占总村数的96.5%,乡村医生576人。

卫生防疫事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有所上升,全年发病人次817人次,发病率196 .83/10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0 .55 %和9.65%。儿童预防接种疫苗接种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