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2 泸州市统计局

在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2种产品生产增长,8种产品生产下降。主要产品有:原煤716.90万吨,增长28.4%;焦炭58.95万吨,增长23.4%;发电量62.01亿千瓦小时,增长102.4%;白酒80.30万千升(折65度商品量),增长50.5%;纱2.82万吨,下降0.1%;人造板33.65万立方米,增长86.5%;机制纸及纸板28.71万吨,增长43.3%;水泥350.81万吨,增长47.9%;平板玻璃463.76万重量箱,增长87.0%;日用玻璃制品33.44万吨,增长28.6%;硫酸7.82万吨,增长23.8%;液压元件36.66万件,增长19.6%;农用化肥(折纯)64.89万吨,下降3.8%;起重设备2.09万吨,下降29.8%;采矿设备9969吨,增长16.3%;鲜冷藏冻肉3.42万吨,增长57.8%。

工业经济效益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4.69点,提高了56.79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5.13亿元,增长37.4%;产成品存货31.23亿元,下降25.7%;实现利税总额107.35亿元,增长35.1%;实现利润总额59.94亿元,增长43.3%;亏损企业亏损额1.76亿元,下降67.5%,亏损面收窄0.9个百分点。四大支柱行业中,酒类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最多,增速最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73亿元,增长56.2%;能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8.99亿元,增长37.6%;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9.56亿元,下降2.5%;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43.11亿元,增长29.6%。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13亿元,增长18.7%。全市具有建筑业质量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1个,工程结算收入130.95亿元,增长20.4%;实现利税总额9.47亿元,增长1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0.2万平方米,下降8.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82.98万平方米,下降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施工项目2315个,增加66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049个,增加667个。已投产项目1985个,增加604个。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17亿元,增长57.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4.67亿元,增长81.7%;更新改造投资112.82亿元,增长70.8%;房地产开发投资42.19亿元,增长4.2%。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突出。在“工业强市”战略带动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56.91亿元,增长56.7%,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44.7%。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24.88亿元,增长68.5%;饮料制造业投资37.79亿元,增长45.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15.38亿元,增长53.3%。同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58.40亿元,增长160.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9.71亿元,增长39.5%;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投资5.27亿元,增长83.6%。

商品房开发速度减缓。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653.2万平方米,增长4.3%,其中住宅566.52万平方米,增长4.4%;竣工面积186.86万平方米,下降12.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7.3万平米,同比下降9.7%。

全年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286.23万平方米,增长4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达257.90万平方米,增长44.9%。商品房屋销售额61.01亿元,增长51.6%,其中住宅销售额达52.69亿元,增长60.4%。商品房空置面积59.61万平方米,增长3.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56亿元,增长18.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8%。

分地域看,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110.56亿元,增长18.7%;县级市场实现零售额46.86亿元,增长18.2%;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6.14亿元,增长18.7%。

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3.09亿元,增长13.7%;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8.99亿元,增长18.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54亿元,增长20.9%;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4.94亿元,增长17.3%。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89亿元,增长21.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53亿元,增长7.5%;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9.20亿元,增长18.5%;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57.94亿元,增长19.6%。

大型商贸企业商品销售增势强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9.66亿元,增长26.5%。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0%,汽车类增长51.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26.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0个,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个,增资项目1个。合同利用外资3994万美元,增长14.1%,投资来源地集中在香港和台湾,投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52万美元,增长25.4%。

外贸进出口总额13578万美元,增长2.4%。其中进口1738万美元,增长13.7%;出口11840万美元,增长0.9%。在出口产品中,化工产品出口4205万美元,下降22.94%;轻工产品出口6040万美元,增长132.4%;机电产品出口576万美元,下降58.2%。

外经合作平稳推进,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0万美元,增长36.6%,外派劳务完成1197人次,增长8.2%。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台阶。全年新签外来投资项目1023个,协议引资523.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8.52亿元。包括续建项目在内,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252.05亿元,增长59.5%,其中省外国内到位资金185.14亿元,增长71.0%。到位市外资金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21.45亿元,增长45.2%,其中,酒业到位资金34.97亿元,增长50.5%。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9.75亿元,增长11.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公路26.37亿吨公里,增长33.2%;水路35.75亿吨公里,增长3.9%;铁路7194万吨公里,增长8.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70.41亿人公里,增长1.9%;水路1118万人公里,下降70.6%。

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64.24万吨,增长3.8%;集装箱吞吐量6.07万标箱,下降8.0%;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0.36万人次,增长24.4%;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63吨,增长5.3%。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59万辆,增长25.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02万辆,增长45.7%,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93万辆,增长56.9%。全年新注册汽车1.88万辆,增长67.9%,其中新注册轿车7806 辆,增长87.2%。摩托车保有量18.78万辆,增长27.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5.79亿元,增长13.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4.12亿元,增长13.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89万户,减少6.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0.83万户,增长27.2%。互联网用户15.43万户(不含移动、联通手机上网用户),增长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