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综合效益有所提高,1998年,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分150.23分,位于全市第6,比上年高3.06分,从单项指标看,全区劳动生产率为48682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5%,资产负债率为63.18%,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7次,处于全市较好水平。但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新产品产值率增长缓慢,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结构层次依然偏低。从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看,约68%的企业生产规模、资产仍集中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四大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 建筑业有所下降。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880.9万元,比上年下降7.2%。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257个,比上年减少17.9%;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2.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6%;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34.6%,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四、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998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448万元,比上年增长0.3%,增速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等单位完成投资23740万元,增长34.1%;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18188万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他经济等单位完成投资50029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491万元,比上年大幅度减少,据了解,主要是政策停止审批土地所致。 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28615万元,比上年增长41.9%;更新改造投资4040万元,增长-14.2%;房地产投资42767万元,增长13.6%;其他投资8524万元,增长19.9%。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施工项目52个,比上年减少22个,新开工项目31个,比上年减少5个。 投资结构调整较大。在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完成额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5359万元,比上年下降4.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0.4%下降到37.3%,仓储及邮电业完成投资5433万元,所占比重为13.2%;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1232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4.7%上升为29.9%;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投资5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所占比重由上年0.8%上升至1.4%。更新改造投资所占比重下降,在国有和其他经济等单位的投资额中,更新改造投资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14.7%下降至9.8%。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建成项目24个,项目建成率为46.2%,比上年减少10.6%;新增固定资产41462万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100.7%,比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已竣工或部分投产的重点工程项目主要有:市第四幼儿园园舍、市儿童福利院、区公安三所监房工程以及武装营房等配套用房、双屿中学拆扩建一期工程、鹿城工业开发区二期工程12家企业、鹿城工业区标准厂房20300平方米、鹿城区仓储基地F型3幢、A型5幢仓库;正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项目:鹿城工业开发区二期工程19家企业、江滨路鹿城段一、二期工程、仰义110KV输变电工程、炬光工业区一期工程等项目。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在买方市场的格局下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199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0.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集体经济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3%;个体私营经济71.26亿元,比上年增长9.7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8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业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他行业零售额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6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7%。全区有商品交易市场48个,成交额5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7个。 1998年,全区外贸经济持续发展。全社会出口供货值2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出口企业481家,比上年增加18家,其中超3000万元的企业11家,比上年增加3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2家。鞋类、眼镜、打火机、机电五金等四类商品出口额已占全区出口商品总值的71.0%,成为我区四大出口创汇行业。鞋类出口6434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2%;眼镜出口5178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打火机出口49899.26万元,比上年增长42.4%;机电五金出口4085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4%。分别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2.1%、17.8%、17.1%、14.0%。 吸引外资工作成绩显著,自营出口快速增长。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1家,项目总投资95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实际利用外资4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倍。全年外贸企业自营出口7546.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14%。 1998年,在全区村级村以上服务行业中,社会服务业企业258家,完成营业额155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8.0%;个体社会服务业经营户3085户,营业额88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3%;全年全社会交通运输业总产值4809万元,比上年增长58.45%。 全区第三产业结构虽有调整,但发展仍不平衡,1998年在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业仍占69.8%。 六、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险 1998年,全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7%。全年财政支出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9%。全区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8%。 金融业务继续扩大。年末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53亿元,比年初增加5.02亿元,增长14.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3.17亿元,比年初减少0.5亿元,下降2.1%。贷款规模有所扩大,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86亿元,增长10.8%。 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1998年末,全区参保人数36637人,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全区大集体参保人数4703人,比上年增加307人;区街、乡镇企业参保人数28934人,比上年增加4230人;个体户参保人数3000人,比上年增加600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基金3525.95万元,比上年增收578.95万元,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基金3394.2万元,比上年增收658.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102.23万元,比上年减收56.7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29.52万元,比上年减收22.48万元。支付2574名退休人员退休金1150.44万元,比上年增加316.44万元。 七、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 环境卫生综合质量不断提高。全区主、次干道和一般街巷平均清洁度分别达到94.97%、92.22%和91.9%。垃圾袋装化主、次干道达到90%以上,居民区达到70%以上。清除垃圾死角256处,清运垃圾2350吨,消杀蚊、蝇孳生地399处,增改果壳箱329个,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大为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