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1999年3月8日) 199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初步统计,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7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47.54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41.79亿元,增长13.0%。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75:52.82:46.43,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9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出现20年来首次负增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4.3和4.9个百分点。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61035元/人,比上年提高10814元/人,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提高22.0%。其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6286元/人,比上年提高4.5%;第二产业53139元/人,提高5.8%;第三产业88287元/人,提高51.8%。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成立了“劳务介绍中心”,有职业介绍所40个,比上年增加了30个,办理就业证6940个,介绍务工人员13642人,成功4079人。劳动部门安置失业人员1892人;办理招工手续123人。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举办了四十多期各种培训班,培训各类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00人,登记失业率为5.4%。 加大区街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坚持“抓大带小”的工作方针,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盘活资产存量。全区有999家区街集体企业成功进行了改革改制;有1069家区街集体企业已进入改制前的清查工作,改制面达到全区集体企业的82%。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工业行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产业技术进步难以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工业经济效益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某单项经济指标不够理想,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二、农村经济和农业 1998年,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106.29亿元,比上年增加18.55亿元,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6708元,比上年增加198元,增长3.0%;由于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3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10514.9吨,比上年降低10.5%,粮食单产416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全年蔬菜总产量4.29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水果产量237.5吨,比上年减产27.9%。水产品产量461吨,比上年增长78.7%。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1998年全区迹地更新和坟山绿化1380亩,四旁植树21990株,营造沿海防护林带3000米,河岸绿化林带2000米,完成金温铁路鹿城段双屿至仰义10公里绿化任务。据统计,我区现有林地38373亩,森林覆盖率达25%。 畜牧业生产有所下降。1998年,肉类产量2795.8吨,比上年下降12.6%;禽蛋产量249吨,比上年减少7吨;牛奶产量276.5吨,比上年下降9.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双屿3公里50年一遇标准堤塘加高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仰义5.12公里50年一遇标准堤塘已进场施工,投资近1000万元。累计投工59.22万工,完成目标任务的119%;土石方52.39万立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17%。农业投入增加,1998年区级累计投入资金592万元,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三、工业和建筑业 1998年,全区工业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多种经济类型工业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含股份合作制)完成工业总产值10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股份制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4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7%;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他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43.07亿元,比上年下降3.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51.7%、21.6%、4.8%、21.9%。 产销衔接良好,轻工业的发展略快于重工业。全区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2.31亿元,增长14%,与生产保持同步增长;产销率97.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轻工业总产值142.98亿元,重工业总产值5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59%和13.67%。 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新产品开发数量增多,创品牌意识增强。通过“三五八”质量系统工程的实施,全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有一定的提高。据统计,全年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93.75%,质量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全区累计有67家企业通过标准化验收,94家企业通过计量工作验收,49家企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验收;1998年又有9家企业,累计18家企业取得了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新产品开发数量增多,全年全区批准立项工业科技项目188项,比上年增加2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科技计划42项;市级工业科技发展计划6项;区本级134项。企业创名牌意识增强,1998年,吉尔达鞋业公司生产的“吉尔达”皮鞋被省政府批准为名牌产品;康泉热水器总厂、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的产品被省有关部门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长城鞋业有限公司、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还荣获‘98中国十大真皮鞋王称号;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十大女装品牌”称号;申瓯通信设备公司的交换机、星际实业公司的报警器被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温州名牌产品,捷利达鞋业公司的皮鞋、正泰昌电镀设备有限公司的眼镜被评为第三批温州优秀产品。 技改项目增加,技术水平提高,但科技投入仍显不足。全年全区在建技改项目16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个,技改投资3.28亿元,比上年增长6.15%,其中,投入1000万元以上技改的有5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14家。企业科技投入增加,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工业结构调整、结构优化。但是,科技投入仍显不足,据统计,全区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仅在1%左右,因此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不快,新产品竞争能力较弱。初步统计,1998年新产品产值为15.25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7.8%,低于全省1995年8.5的水平(第三次工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