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1998年3月3日) 199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持续走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继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0.67亿元,比上年下降7.2%;第二产业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第三产业34.9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85%、54.59%、44.56%。 市场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9%,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6.1和6.3个百分点。 就业劳动工作有所加强。全区有职业介绍所7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区失业人员增加2818人,累计失业22264人。全年组织1250人次参加技术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各类企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共从社会接收2144人。凭“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明”,发放就业证16.24万多个。根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与上年持平。 消费比重上升,投资比重下降。199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8%、11.7%,上年为123.1%、13.8%。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50221元/人,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提高17.5%。其中,第一产业为6037元/人,增长18.1%;第二产业为50427元/人,比上年增长18.8%;第三产业为58378元/人,比上年增长15.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并利用城区有利条件,拓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坚持“抓大带小”的发展战略。培育规模经济,盘活资产存量,重组资产结构。有7家企业着手筹建集团。采用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完成改制企业41家,另有20多家正在着手改制。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工业行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工业经济效益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某单项经济指标不够理想,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二、农村经济和农业 1997年,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87.74亿元,比去年增加22.06亿元,增长33.6%。农民人均纯收入6510元,比上年增加295元,增长4.7%;由于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狠抓生产薄弱环节,增加农业投入,保持农、林、牧、渔业持续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与上年持平。其中农业总产值10046万元,比上年下降5.5%;林业产值40万元,比上年增长3.7%;牧业产值4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3%;渔业产值115万元,比上年下降29.9%。粮食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单产下降,总产减少。粮食单产由上年417公斤减少到402公斤,粮食总产为11749吨,比上年降低9.43%。其中,春粮177吨,比上年下降3.8%;早稻5172吨,比上年下降4.8%;秋粮6400吨,比上年下降12.9%。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1997年,全区在消灭宜林荒山的基础上,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迹地更新,森林防火和林政管理上来。全区迹地更新1450亩,超额完成任务150亩;四旁植树2.29万株,超任务1.19万株;栽花9652盆、绿蓠3962米、坟山绿化200亩。全区设置森林防火带40.5公里,投入资金11万元,千方百计防范火灾发生和减少损失。 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水产业有所下降。1997年,肉类产量2915吨,比上年增长16.2%;禽蛋产量256吨,比上年增长8%;牛奶产量306吨,比上年减少33.3%。水产品产量258吨,比上年减少1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97年,全区水利建设继续以标准塘建设和河道“三清”为重点,加紧水库防险加固工作,结合抓城镇防洪和灌区渠系泵站配套改建,积极实行小流域治理和标准农田水利示范。全区共投入资金844.6万元,比上年减少9.7%;累计投工102万工,比上年增加16.5万工;完成水利工程161处;完成土石方91.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800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0亩,新增除涝面积700亩,增加蓄水量26万立方米,受益农田1.25万亩。为全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工业和建筑业 1997年,全区工业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紧抓机遇,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继续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行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企业投入增加,质量提高,规模扩大,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村办工业总产值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0.7%。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全面发展。乡镇村工业完成总产值6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7%;街道工业完成总产值5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个体、私营工业完成总产值2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区属工业完成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35.3%、31.9%、13.5%、7%。产销衔接良好,轻重工业比例继续得到调整。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产销率96.8%,高出全市1.69个百分点。乡及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重工业总产值31.56亿元,轻工业总产值54.0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19.3%。 技改投资规模扩大,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1997年,全区在建技改项目155个,比上年增加7个,计划总投资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完成投资额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企业自筹资金2.1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9%,129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双加”项目,4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技改项目。使全区的技术装备,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累计有115家皮鞋企业引进300多条生产流水线设备,使全区传统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97年我区积极引进,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全年开发新产品项目156项,经省级鉴定的项目中,达国内领先4项,填补国内空白5项,省内空白15项,5个产品被列为97年国家级新产品,39个产品被列为省级新产品,在主要工业产品中,新产品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四新产品产值率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