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全区拥有普通中学36所,比上年减少1所,在校学生4.18万人,比上年减少0.1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0.56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全区现有小学30所,与上年持平,小学在校生4.36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全区幼儿园57所,比上年增加3所,在园儿童为2.35万人,比上年增加0.25万人。全区教育质量又有新提高。三至五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1%,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分别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初中升学率达96.7%,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2009年,全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学生5353人,被各类高校录取4614人,录取率达8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2213人,比上年增加了15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2009年全区紧扣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南京解放六十周年等重大节庆,结合江宁文化特色,继续整合”和谐江宁大舞台“与”江宁之春“两大品牌资源,制定了2009年”和谐江宁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全年方案,仍以”春之风“、”夏之夜“、”秋之韵“、”冬之歌“四个章节统领全年文化活动。全年文化系统举办和承办文化活动151场次,创作舞台文艺作品120个,演出节目1380个,诗歌朗诵作品45个,书法美术展览600多幅,受惠群众近60万人次。全区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实地普查复查工作,已完成了9个街道、202个社区(村)、3个园区,以及驻区部队内的文物普查工作,复查了72处文保点,登录上报了139处文物遗产和众多零散的石刻、名木、名树,并编印了《江宁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简本。积极开展了江苏省第二批非遗名录申报工作。民间舞蹈《铜山高台狮子舞》、传统竞技《殷巷石锁赛力》、传统手工技艺《南京雨花茶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广播电视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和经济建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和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发挥了主力媒体宣传作用。新增江宁生活资讯频道,频道设有《家住江宁》、《生活新视界》、《今天我帮忙》、《岁月如歌》、《欢乐大赢家》、《城市影院》等10多个品牌栏目,融服务、资讯、娱乐、影视于一体全天17个小时大板块、大容量滚动播出。2009年全区新增通达有线电视自然村40个;新增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2万户(其中农网用户1万户),全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已达26.03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新增整转用户1.2万户,全区已整转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12万户,占有线电视终端用户的46.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815张,分别比上年增长2.3%、9.3%。其中:医院21个,拥有床位1838张;卫生服务中心23个,拥有床位764张;其他卫生事业机构314个,拥有床位1213张。卫生技术人员4192人,其中:执业医师1275人,执业助理医师125人,注册护士1406人。全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4人,比上年增加0.14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86张,比上年增加0.06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又上新水平。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报销比例和大病救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个人大病救助最高限额提高到16万元,南京市最高。全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实现门诊即看即报,大大方便群众看病报销,较好地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2009年在2008年基础上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继续达100%,群众参加率达100%。疾病预防控制全面展开。儿童单苗接种率及五苗覆盖率巩固在98%以上,各种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 205.41/10万,比上年净增加72.6/10万 ,继续控制在全市平均发病水平以内。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2009年全区全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3.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75‰,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52个千分点和0.45个千分点。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度,完成农村改厕3万多户。 体育事业又有新的发展。2009年全区共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冬泳节、第27届健身长跑活动、江宁区首届台球锦标赛、江宁区长三角都市圈民间石锁邀请赛、致远杯第二届围棋比赛——2009南京市区县围棋对抗赛、江宁区首个”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展演活动暨”夏之夜“泉水社区纳凉文艺专场演出、江宁区”9·29“世界步行日活动暨滨江开发区、江宁街道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和2009年”韵动汇杯“江苏省健美比赛暨健身小姐大赛等各类体育赛事20次以上。参加各类省、市比赛20项,获奖牌210枚,其中金牌95枚。全区体育彩票销售再创新高,累计销售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在全市领先。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突破。2009年全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进一步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截止到2009年底全区共建成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15座街道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40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3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50多公里,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5.5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总投资21亿元,日供水90万吨的长江引水工程基本建成。全区9个街道已全部通过全国环境优美街道考核。全区共有56个绿色社区、25个省级生态村、45所绿色学校、7家绿色宾馆。2009年全面推进9家企业循环经济试点、1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关闭35立方小高炉4台,关闭年产40万吨的落后水泥生产线1条,关停小锅炉5台,推进2台35吨的锅炉脱硫改造工程。全区削减化学需氧量2370吨,占年度计划的189.6%;二氧化硫削减881吨,占年度计划的300%,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2009年通过实施”联片挂企“安全服务专项活动,真正服务于基层和企业,全年为基层、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12件,为企业排查治理隐患58处。全年通过举办了24期培训班,使2400多名企业负责人、安管人员接受了安全培训。2009全区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5起,死亡5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死亡率为0.0099人,比上年下降32.2%,低于控制指标,全年没有发生一起3人以上死亡事故,也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