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崇明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崇明调查队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大力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长江隧桥贯通、迎接上海世博会召开的可喜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三年行动纲要》,按照”三岛联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民生三管齐下“的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好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县经济总量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速度取得新水平。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增加值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分别由2008年的12.8%、49.4%和37.8%调整为2009年的10.5%、55.1%和34.4%。 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财政监管力度加大,县级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县级财政收入23.4亿元,比上年增长6.5%。 二、农业 全县农业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总目标,着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2009年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5.7万亩,比上年增长13.7%,总产实现34万吨,比上年增长9.6%。实现设施粮田建设项目面积2.2万亩,”寒优湘睛“、”秀水128“等优质品种种植比例比上年有所提高,推广机插稻面积12万亩;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多家。蔬菜生产发展平稳,总产量达到94.8万吨,比上年略增。林业生产继续扶持发展规模化生态果林建设,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完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林建设任务3500亩及5000亩低效林改造项目,完成四旁林植树47.8万多株,庭院绿化植树62.6万株。畜牧业生产由于饲料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另外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生猪生产略受影响。2009年全县生猪出栏29万头,比上年增长5.5%,但价格下跌明显;白山羊出栏24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价格上扬;家禽出栏435万羽,比上年增长3.6%;鲜蛋总产1.1万吨,比上年下降16.1%;鲜奶总产1.6万吨,比上年增长2.1%。禽、蛋、鲜奶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渔业生产随着市外河蟹养殖基地的不断拓展,产业优势明显,海洋捕捞和淡水鱼产量略减但价格上扬。2009年渔业总产量7万吨,比上年下降4.4%,河蟹养殖面积达92万亩,其中岛外养蟹面积84万亩,生产大闸蟹1.4万吨。 2009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县工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企业呈现减产减员的局面,但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全县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54.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0.2亿元,占全县工业的95.5%。随着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初具规模,海洋装备产业对全县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二分之一强。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和三岛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通用设备和交通制造业引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其产值占全县工业的比重达65.7%,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四大传统行业生产总量明显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0.4亿元,与上年相比持平;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18.9亿元,同比下降11.2%;纺织业完成产值8.9亿元,同比下降19.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0.6亿元,同比下降1.0%。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2%。 工业经济效益和产值保持同步增长,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亿元,比上年增长54.0%。 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建筑施工面积25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竣工面积6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2%。 四、内外贸易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效应比较明显。家电下乡的实行既扩大了内需,又使农民得到了实惠,2009年我县家电下乡共销售电器20837台,销售汽车195辆,共实现销售额4831.7万元,财政补贴金额622.2万元。特别是随着上海长江隧桥的开通,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销售进一步活跃。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完成年计划的101.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用的商品占首位,实现零售总额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44.8%;吃的商品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25.8%;穿的商品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11.6%;烧的商品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2.8%;集市贸易成交额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14.9%。 在国家外贸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我县外贸出口呈现逆势增长。2009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1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9.8%。其中以造船为主的工业品出口拨交额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7%;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8%。 今年以来全县招商引资由于各种因素起伏较大,引进企业数明显下降,但实现税收保持小幅增长。2009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3032户,比上年下降30.9%;注册资金总额3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9%;累计完成税金39.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755家,注册资金10.9亿元,完成税金15.5亿元;各乡镇、其他经济小区引进企业2277家,注册资金27.2亿元,完成税金24.3亿元。 2009年,新批准三资企业33家,比上年下降25.0%;项目总投资173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9%;合同外资122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3.4%;实际利用外资23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7%。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有了突破性的改善,运输能力大大增强。2009年10月31日,总投资100多亿元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使我县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居民出行条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连接市区的申崇一、二号线日均输送旅客1.7万人次,但水上运输的车客流出现大幅下降。自实行公交 ”村村通“工程以来,今年最后完成了对陈家镇东滩大道道路改造(涉及2个行政村)及新河、堡镇部分路面修复工作(涉及3个行政村),年内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的目标。全年总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对149座公交候车亭和900对站杆站牌建设任务,共更新公交车辆149辆(其中空调车138辆),配合市通郊线路开通新增空调客车30辆。总投资5500万元的石洞口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已完成综合客运楼项目施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宝杨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陆域部分已完成客运综合楼主体工程,水域部分完成引桥桥面板铺设工作;为对接建成通车的上海长江隧桥,在长横对江渡航线投放一艘”长横渡5“车客渡船(客位48个,标准车位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