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1 扬州市高邮市统计局

高邮市统计局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追赶、整体推进、局部跨越“的新一轮追赶跨越发展战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7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4%、15.8%、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22142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4288元。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风暴殃及全球,我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亦受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金融扶持、稳定就业、服务外资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全市企业抗御国际经济风险和国内经济波动的能力。全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9.8%。三次产业构成比重由上年18.9:50.0:31.1调整为18.3:51.2:30.6。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6.4%和28%,其中工业经济贡献率48.5%。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关闭”三高一低“企业15家,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2%,削减化学需氧量(COD)335吨,二氧化硫(SO2)85吨。加快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建成龙虬朱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完成南角造纸黑液塘治理工程。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列全省县级市第9名。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控制物价上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分别回落1.4个、2个和1.2个百分点。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3.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7%、油脂上涨30.1%,烟酒及用品下降0.2%,衣着类下降5%,家庭设备用品类及维修服务下降4.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8%,娱乐文教及服务类上涨4.4%,居住类上涨2.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加强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2400人。鼓励下岗职工创业,为284名下岗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各项改革逐步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得到加强。加强网上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改版”中国·高邮“门户网站,政府公开电话和”寄语市长“回复率均达99.5%。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市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受理各类办件11.3万件,办结率100%。规范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权,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1项、政府基金项目2项。规范统一发放公务员津补贴。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够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利用外资,培植重点企业,突破重大项目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园区经济还不强,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快,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不足;四是部分群众收入增长不快,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存在很大压力,一些城乡家庭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总产值63.85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含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农业产值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林业产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8.5%;牧业产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渔业产值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丰产丰收,全年总产量76.91万吨,比上年增加8.77万吨,增长12.9%。

表一: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769077

12.9

油料

20813

26.8

棉花

4575

7.0

蔬菜

215685

12.3

肉类

36775

3.5

水产品

170789

2.9

生猪出栏量

万头

25.18

8.4

家禽出栏量

万只

947.83

14.6

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建现代高效农业面积12.1万亩,累计面积46.2万亩,建成190个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全年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13家,全年实现销售43.6亿元、利税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和 21%,双兔米业有限公司成功晋级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全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6家、社区股份合作社64家,创”四有“合作经济组织38家,创省级20强合作经济组织1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年发放惠农资金10073万元,比上年增长92.3%。其中农机具补贴592万元、粮种补贴1791万元、水稻直补165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60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4%、197.2%、-0.4%、129.9%。启动7个乡镇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7.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子婴河综合整治,第七期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稻麦机收率超达98%。全年创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新建全面小康乡镇2个,全面小康村6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7.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8.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42.1%提高到43.2%,上升1.1个百分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08年新增民营注册资本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实际利用民资180.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