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1 上海市奉贤区统计局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的严峻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三区一基地“建设总目标,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济发展重点和工作的力度,适时地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总体上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社会进一步得到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8年全区实现增加值38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对GDP的贡献率为63.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对GDP的贡献率35.4%。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3.4:65.5:31.1,而上年为3.9:65.8:30.3。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地方财政增速减缓。2008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为9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中央、市级、地方(区级)三级的财政收入的比例为52.2:17.3:30.5。

税收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的税收总收入为8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二产业税收5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占区税收比重达59.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为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明显减缓,低于全区税收增速10.4个百分点。从税源的增速来看,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增速最快,分别增长56.6%和39.5%,高出全区税收增幅39.1和22.0个百分点;从税源的比重来看,私营企业仍是税收的最大户,2008年共上缴税收46.22亿元,占全区税收的52.3%;从税种来看,增速最快的是消费税和房产税,分别增长46.5%和58.2%,高出全区税收增幅的29.0和40.7个百分点;占比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占48.9%和21.6%,比上年提高3.1和0.5个百分点。

区财政支出明显向文教卫生等民生方面倾斜。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为53.66亿元, 比上年增长10.0%。年内用于教育、文体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共计14.62亿元,占预算内财政支出27.2%,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其中:红十字事业支出比上年增长85.0%,高出去年同期74.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工业投资增速下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尤其是在年底受”保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投资明显回升,第四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6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4%,环比第三季度增长56.1%。从产业投向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第一产业投资为1.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强,第二产业投资74.83亿元,比上年下降1.6%,工业投资完成74.38亿元,比上年下降2.2%。按投资项目管理分析:城镇投资完成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6.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三类投资项目的比例为46.9:31.3:21.8。

二、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

农 业

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林渔牧业总产值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7.6%。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大行业的产值比例为47.1:1.5:31.1:19.2。与上年相比,种植业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行业年内完成产值0.38亿元,比上年增长8.6%。

积极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取得丰收。2008年全区共有水稻高产面积2.86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18.4%;建立优质水稻核心区2万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700亩;全区水稻机械化插秧1.8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16万亩,粮食总产达10.94(包括豆类)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58万亩,总产9.05万吨,平均亩产581.2公斤,比上年增长2.4%;夏熟谷物种植面积4.94万亩,总产1.48万吨,平均亩产298.9公斤。

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农产品特色品牌优势得到提升。至2008末共建成设施粮田11万亩、设施菜田11632亩,水产标准化基地 1000亩,市级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4家。积极做好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项目建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2008年5月我区两大品牌”锦绣“黄桃和上海蜜梨被列为农业部首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奥运会推荐产品和世博会候选产品基地建设,总体规模达1300亩。其中上海海光虾业养殖合作社有限公司及其”海光“牌冷冻南美白对虾、虾仁等六家企业及其产品入围北京奥组委推荐企业和推荐产品,玉穗葡萄等六个产品入选为世博候选产品。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拓展。至2008年末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7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6家,年内新增 6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家。年销售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4家,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有7家。 共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家,年内新增30家,其中14家认定为市级首批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农户18054户,带动50721户,共计 68775户,带动农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4%,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达15亿元;成功申报08年度市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19个,有力推动合作社建设。

加强土地计划管理,全年完成土地整理10733亩,复垦土地1270亩,盘活利用批而未用、多批少用闲置土地2012亩。

工  业

规模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幅回落1.0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4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回落9.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03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7%,高出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企业加快自身发展,至年底,超亿元产值的企业有209户,比去年同期增加82户,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达655.6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1%。

重点行业对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电器、机械、信息、化工、金属、服装、物流装备等重点工业行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8.2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7.8%。其中工业产值总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化工、机械和信息,分别占16.3%、13.6%和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