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4-01 上海市奉贤区统计局

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圆满成功。至2008底,全区213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农村地区有线电视入户率52%。全区共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有线电视普及率为81.4%,比上年高出5.2个百分点。

卫 生

卫生资源配置合理,较好完成全区医疗卫生任务。 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所,其中公立医疗机构35所、民营医疗机构4所、内设医疗机构19所、个体诊所7所。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124人,其中医生1328人,护士1067人;实有病床4443张。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共完成门急诊总数30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7%;出院人数7.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区级医院手术1.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

社区卫生服务落到实处,居民得到切实的实惠。至年末全区共建立了134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基本形成了”镇有中心、村有卫生室、户有团队联络员“的网络格局。全年团队进社区2.03万人次,为社区群众服务22.57万人次,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4万余人次,出院病人回访4163人次,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发放9万多张。全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查费共减免92.57万人次,减免金额达647.99万元;村卫生室诊查费共减免93.78万人次,减免金额为187.56万元。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至年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5个大项目总投资4700万元,其中奉城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已累计投资2210 万元;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标准化建设单位有6家,总投资750万元;101个村卫生室实施标准化建设总投资507万元;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总投资655万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医疗设备更新总投资578万元。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2008年人均筹资合作医疗资金480元,比上年度增加130元。农村合作医疗应保尽保率为99.27%, 全年门诊补偿、住院补偿、区级大病统筹基金补偿金额共计8129.29万元,比上年增长66.2%,其中对农村居民门诊补偿额度大幅提高,从2007年的2121.12万元提高到了4099.80万元,近翻了一番。

体 育

加快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至2008年末,全区健身苑点459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7个,体育场地面积113.7万㎡,比上年增长5.1%;人均面积达2.2㎡,比上年增长4.8%。年内投入700万元完成了4个镇的社区公共运动场和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

以”和谐奉贤,携手奥运“为主题的奉贤区第二届运动会顺利举行。本次运动会持续近5个月的赛程,有58个代表团参赛, 参赛人员达1.2万多人次。 本届区运动会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共有60人次打破29项区运会记录;5人次打破4项奉贤区记录;另有20个代表团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其中奉贤风筝队在”2008年上海国际风筝邀请赛暨全国风筝锦标赛“中夺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风筝参赛项目中,我区也夺得4金11银2铜,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社会体育组织不断壮大。全区现有体育协会12个,成员1.8万人;健身团队482个,实现居委、村全健身团队的全覆盖。

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救助帮困工作不断推进。2008年,全区共有6.53万人次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保障金1715.2万元;517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救助资金511.53万元;对2400名重残无业人员发放补助金1200万元;年内共实行了医疗救助222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948.9万元;全年资助学生1313名,发放助学资金423.25万元。

深入发展老龄事业,加强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至年末,全区有养老机构27家,年内新增1家,拥有床位3413张,其中年内新增500张;老家日托机构5家,年内新增3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08家,年内新增 39家;有居家养老服务社18家,服务人员963人,年内新增269人;累计完成服务对象3954人,新增服务对象1100人。

七、人民生活

人 口

至2008年末,我区常住人口80.8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8.84万人。现有外来流动人口39.42万人,出生人口5169人。

全区户籍总户数20.89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1.70万人,比上年增加13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04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62.0%,比上年增加5351人。出生人口3034人,出生率5.88‰,死亡人口为3542人,死亡率6.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98‰。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81.28岁,比上年延长了0.48岁。其中:男性78.23岁,基本与上年持平;女性84.19岁,比上年延长了1岁。

就业

多渠道开展就业服务。2008年新增就业岗位4.28万个,其中举办”百强企业招聘会“等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累计解决近1000人就业;实现自谋职业或灵活就业1639人;通过公共招聘网招聘岗位3.7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17人,城镇登记率控制在4.3%以内。

多举措实施就业援助。年内共为675名双困人员安置就业,安置率达到100%;为84户零就业家庭中一人安置就业;帮助1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确定为农村低收入的323户家庭给予专项就业补贴;先后4次派人赴都江堰开展对口支援招聘活动,共招聘50人来沪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年内新增自主创业项目10类,发放开业担保贷款52笔,共计344万元。鼓励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开办小型劳动组织。至2008年末非正规组织1585家,从业人员5654人,其中年内新增344户,带动非正规就业2479人。

2008年新录用公务员65名(应届毕业生34名、社会在职人员31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8名、本科生47名。共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7人(教育、卫生系统除外),大专以上学历占93.4%,比上年高出3.4个百分点。全年共引进紧缺人才4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19名、学士13名、高级经营管理者10名;办理人才居住证2240名,其中主证1499名,随员证741名。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区城镇从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37480元,比上年增长20.2%;职工平均工资为34883元,比上年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5元,比上年增长10.9%(根据城镇住户调查)。据7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14.3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265.5元,比上年增长16.1%,占收入总额的7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