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是奉贤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扎实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稳步较快增长。2007年全区实现增加值321.84亿元,同比增长18.9%(按现行价格计算(以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50亿元,同比增长16.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1.84亿元,同比增长17.7%,对GDP的贡献率为6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7.50亿元,同比增长22.0%,对GDP的贡献率34.2%。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3.9:65.8:30.3,而上年为4.0:66.5:29.5。 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由于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以及税源扩大、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使本区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2007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为81.24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5.94亿元,同比增长15.0%。中央、市级、地方(区级)三级的财政收入的比例为50.3:17.8:31.9。全区的税收收入为75.19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二产业税收42.12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区税收比重达56.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为33.07亿元,比上年增长7.9%。税源的企业结构发生变化:涉外税收总额为16.03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超过全区6.6个百分点,占全区税收比重的21.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内资企业的税收额达59.17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总量最大的属私营企业,上交税额达43.31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区税收比重的57.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增速最快的是个体经营,税收额为2.04亿元,增幅达46.1%。税种结构变化较大:营业税和消费税继续下降,税额分别为13.02亿元和0.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8%和27.1%;增值税为34.43亿元,同比增长10.7%;所得税为24.44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内资企业的所得税15.82亿元,同比增长42.1%,外资企业所得税为1.88亿元,同比增长21.5%,个人所得税为6.74亿元,同比增长13.1%。 全年财政支出58.96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预算内财政支出为48.77亿元,同比增长14.6%。年内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投入不断加大,其中:教育投入6.84亿元,同比增长27.4%;农林水事务支出2.7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农业支出为1.56亿元,同比增长33.9%。我区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自主研发,2007年科学技术支出达772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2倍。我区对旅游业的投入明显加大,年内共支出5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4倍。 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调控作用显现,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投资项目管理分析:城镇投资完成64.34亿元,同比增长28.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94亿元,比上年下降8.6%;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2.27亿元,同比下降4.5%。三种投资项目的比例为48.1:20.2:31.7。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为0.97亿元,同比下降22.2%;第二产业投资76.05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56.53亿元,同比增长9.4%。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为0.8:56.9:42.3。 二、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 农 业 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林渔牧业总产值33.78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大行业的产值比例为:44.5:1.2:29.0:24.3。其中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行业年内完成产值0.35亿元,同比增长7.7%。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粮食丰产丰收。2007年全区共投入1060万元购置各类农用机械,拥有农机总动力11.38万千瓦,同比增长4.0%。全年粮食总产达10万吨,其中秋熟水稻获得丰产丰收,总产8.74万吨,平均亩产567.6公斤。 “一核四园”农业板块初步形成。2007年初步形成了以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庄行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和海湾都市菜园联动发展的“一核四园”都市现代农业特色板块,其功能和效应正逐步得到发挥,其中,庄行农业先行区的水稻、蜜梨、蔬菜、水产“四个万亩”规模化经营布局基本成形。 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有效拓展,农业龙头企业运营情况良好。2007年底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年内新增50家,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入社农户17680户,带动周边农户47584户,共计65264户,占全区农户数的52.2%,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4.52亿元。全区共有龙头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 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7 家。年销售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5家,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有4家。 优化供地结构,保障新农村建设用地。全年完成土地整理立项47项,整理面积13414亩;完成土地复垦立项13项,复垦面积640亩;完成青村、庄行“三个集中”土地整理及庄行、南桥土地复垦的验收工作,得到占补平衡指标1953亩。 工 业 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以重点行业为龙头,工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0.05 亿元,同比增长18.9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1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58户,比上年增加162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13.10亿元,同比增长23.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4%。企业加快自身发展,至年底,超亿元产值的企业有127户,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达399.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1%。 工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6%。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956.7亿元,同比增长20.0%;工业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42.2%。 多种产业集群支撑,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有9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在园区,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4.6%,产值为631.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7%。 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全区已拥有高技术工业企业184户,实现工业产值114.0亿元,同比增长42.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1.3%。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点行业对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电器、机械、信息、化工金属、服装、物流装备等重点工业行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6.4亿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0.7%。其中工业产值总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化工医药、机械和信息,分别占19.0%、13.7%和9.3%。增幅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电器和汽车配件行业,分别增长达54.1%、50.5%和43.02%。此外,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的行业还有光仪电22.6%、金属37.7%、机械33.5%、物流装备30.1%、输配电29.7%等5个行业。我区一业特强的输配电行业,到年末有64户规模企业,产值为51.5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