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6.8亿元,增长1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1亿元,增长1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分别为12.6亿元和77.3亿元,分别增长6.1%和19.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6亿元,增长27.2%;其他行业零售额0.5亿元,增长11.5%。 图6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累计增速走势 ![]() 商贸设施加快建设。淮北汽车城建设进展顺利,煤机博览城三期主体完工,韩国商贸城奠基。翔宇物流、蓝宇物流、市粮食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完成惠黎、海宫、黎苑等菜市场改造,全市第一家标准化室内菜市场相城农贸综合市场开业。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300家。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兑付补贴资金2350万元。 会展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 “好日子”大型商品博览会、首届“农超对接”洽谈会和“佳节购物季”活动。第三届房地产展示交易会成交住宅2852套、面积29.6万平方米,成交额6.3亿元。2009中国(淮北)煤矿机械博览会成果丰硕,贸易成交额17.3亿元,签约投资项目45个,总投资53.3亿元。 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7316人次,比上年增长16.5%;接待国内游客295.3万人次,增长17.8%。旅游总收入14.8亿元,增长17.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05万美元,增长29.8%;国内旅游收入14.6亿元,增长17.1%。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见底回升。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083万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9580万美元,下降6.5%,进口1503万美元,增长123.6%。分出口主体看,市级外贸公司出口3157万美元,增长9.6%;县级外贸公司出口424万美元,下降81.7%;自营生产企业出口3622万美元,下降4.7%;“三资”企业出口2377万美元,增长90.4%。 图7 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月度累计增速走势 ![]()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7.7%;引进市外资金188.5亿元,增长25.3%,其中省外资金142.2亿元,增长40.1%。太平洋集团、博世集团、江苏开元等13家国际、国内500强或国内行业100强企业落户淮北。大力推进企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积极开展与央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2009海外华商安徽行暨淮北产业对接会,组团参加中博会、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招商活动。 园区经济贡献加大。市、县开发区和各区工业园区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区项目不断增多,规模工业成长加快。全市五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占地面积64.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5.8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亿元,增长30.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1家,占全市规模企业的50%;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8亿元,增长86.7%。相山区凤凰山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筹建。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5564万人,旅客周转量18050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388万吨,货运周转量768411万吨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7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42公里,国道7公里,省道211公里,县道587公里,乡道636公里,专用道83公里,村道204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水泥)路。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6738辆,比上年增长30.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3864辆,增长40.4%。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278万元,增长19.1%;电信业务收入69476万元,增长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万户,比上年减少2.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6.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3.3万户;小灵通用户2.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0.5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56.6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87130户,新增16997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2.2亿元,比上年增收9.8亿元,增长23.1%。分级次看,上划中央收入29.5亿元,增长25.4%;地方财政收入22.1亿元,增长19.4%;出口退税0.6亿元,增长58.2%。分市县看,市级财政收入41.1亿元,增长21.6%;濉溪县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29.3%。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教育支出9.9亿元,增长13.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亿元,增长24.5%;医疗卫生支出4.2亿元,增长50.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2亿元,增长53.4%;农林水事务支出4.5亿元,增长5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亿元,增长50.9%。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支出结构更加合理。 表五: 2009年财政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决 算 数 比上年增减(%) 支出合计 542,611 32.4 #一般公共服务 66,008 24.5 公共安全 27,329 32.5 教育 98,929 13.3 科学技术 6,692 107.8 文化体育与传媒 4,297 27.6 社会保障和就业 102,425 50.9 医疗卫生 42,228 50.4 环境保护 13,827 -41.5 城乡社区事务 71,855 53.4 农林水事务 45,214 52.6 交通运输 6,491 50.6 其他支出 57,316 37.1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2.2亿元,比年初增加96亿元,增长25.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50.9亿元,比年初增加36.3亿元,增长16.9%。各项贷款余额242.4亿元,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增长37.7%。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9亿元,增长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亿元,增长34.9%;人身险保费收入9.9亿元,增长4.8%。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亿元,增长29.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 1.2亿元,增长34.9%;人身险业务赔付0.2亿元,增长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