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5-01 淮北市统计局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9685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所,在校学生3.6万人,当年毕业学生10789人。普通中学139所,在校学生16.1万人,其中,高中28所,在校学生5.1万人;初中111所,在校学生10.9万人。小学393所,在校学生18.8万人;幼儿园88所,入园儿童3.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6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6.38%。投入资金1.6亿元,落实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受益学生30万名。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1780万元。市实验高级中学新校区顺利开工,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组建并开始招生。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1.47万名教职工基础性绩效工资、5280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放到位。

表六:

2009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3

8681

29685

7863

中等职业教育

33

13925

36410

10789

高中

28

16926

51369

17230

初中

111

40492

109162

40390

小学

393

26628

188224

40524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0项,其中,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4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0项。全年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6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4个。主要科技成果有:淮北临涣涡阳矿区(井)下组煤开采灰岩水害防止关键技术研究、ADBO/1000型动力头钻机研制与工程应用等。2009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品88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48.6亿元。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266件,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8件,增长83.3%。专利授权132件,增长38.9%,专利实施量1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年末共有各级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资料27.1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5395平方米;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2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15.39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1%。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45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10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165场次,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80场次,创作剧(节)目140个。成功举办“祝福祖国”国庆60周年大型活动和第五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1个,床位9573张,卫生技术人员10903人。其中医院68个,床位7358张,卫生技术人员7219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685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32个,床位1266张,卫生技术人员1712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803人;妇幼保健院6所,床位200张,卫生技术人员268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0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所,卫生技术人员183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31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6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63人。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即将竣工,市中医院病房大楼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6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所。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补偿封顶线,补偿总额1.2亿元;实施免费婚检,落实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政策,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人实行免费救治。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其中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金银铜牌各一枚。成功承办了全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全省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足球运动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0.45‰,人口死亡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16人,增长1%。其中非农业人口94.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06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8.48年;城镇化率56.1%。

表七:

2009年末全市人口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7.7

-

其中:非农业人口

94.3

43.3

农业人口

123.4

56.7

其中:男性

111.5

51.2

女性

106.2

48.8

其中:0-18岁

44.9

20.6

18-60岁

143.9

66.1

60岁及以上

28.9

13.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36元,比上年增加885元,增长6.9%;人均消费性支出9082元,增长3%,其中食品支出下降3.3%,衣着支出下降5.3%,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6.2%,居住支出增长43.1%,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分别增长1.8%和1.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7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8.7台,电冰箱91.6台,空调器106.5台,移动电话124.3部,淋浴热水器85.1台,照相机28架,家用电脑58.9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47元,比上年增加451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31元,增长14.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5%,衣着支出增长7.8%,居住支出增长72%,交通通讯支出增长20%,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8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7.8万人。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和城市居民最低工资标准,全年增加支付养老保险金10267万元,4.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养老金109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参保人数5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大额医疗救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4363万元。落实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补助政策,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20万元。开工建设6312套廉租住房,滨河花园一期工程等经济适用房项目基本竣工。